楚君臨有些傷感地點點頭,而後對秦立武補償性地說:“只要你幫朕踏平匈奴、立下戰功,那朕就讓你繼承你父親的衣缽,封你為撫遠大將軍。” 秦立聽後立刻激動了起來,他跪下恭敬地說:“謝皇上,末將一定不會辜負皇上的厚望的。” “下去練兵吧,這幾天要嚴陣以待。” “是。” 他剛率了援軍趕過來,正在休養生息,麥迪木難保不會率軍來偷襲,所以要早做準備。 等秦立武離開之後,楚君臨便看向了面前的地圖,腦海裡在思索著作戰策略,這時候門外傳來了信使的聲音。 “報!京城來信。” 楚君臨立刻看了過來,迫不及待地伸出手問:“是皇后的信嗎?” “是的。”信使應了一聲,然後把竹筒恭敬地放到楚君臨的手裡。 楚君臨按捺住自己的心情,揮了揮手讓信使下去了,信使行了一個禮之後便在外面候著了。 他知道皇上看了信之後肯定會給皇后娘娘回信的。 等御帳中只剩下楚君臨一個人的時候,楚君臨立即拆開了竹筒,拿出裡面的信翻閱起來。 “夫君,見字如晤。 夫君趕路已久,想來已經到了邊關。夫君英明神武、用兵如神,區區匈奴自然不在話下。京中自有我坐鎮,夫君在邊關可無後顧之憂。我只盼著夫君能顧好自身,不要受傷,我與煌兒在京中盼著夫君回來。 鳳安親筆。” 許是為了哄楚君臨開心,鳳安字裡行間都用了“夫君”這個稱呼,楚君臨看著這封信的同時心跳越來越快。 這封信還是太短了,楚君臨看完這封信之後還有些意猶未盡。 他本以為這封信能稍解他的思念,但是沒想到他的思念倒是愈演愈烈了。 楚君臨把信貼在心口好一會兒,然後才開始提筆給鳳安寫回信。 “吾妻安安, 你寫來的信我已珍視地讀完,心中頗感慰藉。今日我到達了邊關,首戰便已告捷,成功逼退匈奴。我現在正身處於御帳之中,迫不及待地想與安安分享這個好訊息。匈奴現在的首領是麥迪木,我曾經與他交過手。 此人是個可用之才,只可惜不能為我所用。若大業得成,此人仍然不肯定歸順,那我就只能把他賜死了。但是我竟然有些可惜,安安知道的,我一向是個愛才之人。 安安今日的信來得遲了些,拖了一日才到,下一次安安可不要偷懶了。再者,安安的信可寫得再長些,或可一解我的思念。若無內容可寫,安安可把自己的日常生活也寫進來,我不會覺得無聊,只會欣喜至極。” 落款是,你的君臨 放下筆之後,楚君臨便讓信使進來把信送回到京城去。 傍晚,鳳安看到那封信之後不由得無奈地笑了笑,他竟然嫌自己的信遲了?拜託,邊關離京城可遠著呢。 好吧,這也不能怪信使,她確實是有一點點偷懶。 鳳安訕訕地承認這一點。 楚君臨還讓她把自己的日常生活寫進去,他在邊關那麼閒的嗎?竟然還有時間看那麼長的信? 雖然鳳安心裡在吐槽著楚君臨,但是她到底是心疼楚君臨征戰在外,想讓他有一點慰藉。 所以當楚君臨提出這個要求,她也答應了。 次日,一封長長的信便被送到了邊關,楚君臨手裡拿著那封信,心下很是滿意。 這封信足足有好幾頁紙,鳳安把自己一整天的膳食用了什麼、都做了哪些瑣碎的雜事都寫了進去,這樣總能讓他開心了吧。 楚君臨看完信之後滿足地寫下回信。 “如此甚好,安安需再接再厲。與安安分別日久,夫君甚是想念,盼早日重逢。” 鳳安看到回信之後忍不住冷笑了一聲,還再接再厲,他真是…… 鳳安氣憤地甩開信,片刻之後她又無奈地笑了笑,然後認命地繼續給楚君臨寫信。 她上輩子肯定是欠了他的,這輩子才被他吃得死死的。 此後的幾天,鳳安都是這樣給楚君臨寫信的,但是時間久了鳳安就有些堅持不下去了。 她現在坐在桌案前給楚君臨寫信的時候總是一臉愁容,真的是不知道寫什麼了。 日日都寫這些瑣碎的雜事,楚君臨沒看膩,她都已經寫膩了。 這天鳳安在叫煌兒讀《三字經》的時候,煌兒突然仰頭問:“父皇呢?父皇去哪了?” 煌兒已經有好多天沒有見到父皇了,今天終於想起來還有他這號人了。 鳳安摸著他的頭溫柔地回答說:“父皇出去外面打仗去了呀。” 煌兒的身份不同尋常,這件事沒有必要瞞著他,雖然煌兒現在也聽不懂。 “打仗?”煌兒疑惑地重複了一遍。 “對,父皇出去為你掙家業去了。” 反正這皇位也是要傳給煌兒的,如果楚君臨能把匈奴的國土收入囊中,那不就是掙家業嘛。 煌兒似懂非懂地點點頭,鳳安笑了笑,而後又問他說:“煌兒想父皇了嗎?” “想。”煌兒軟糯糯地回答。 鳳安眉梢一動,心裡有了一個主意。隨後她趕緊吩咐畫梅拿來紙筆。 “既然煌兒想父皇了,那我們給父皇寫信好不好?” 煌兒興奮地點點頭,然後拿著毛筆在紙上塗塗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