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十章 正兒八經的第一桶金

於是這一下午,麥種加上脫粒機,一共賣了三百多兩銀子。

江一舟有了這筆錢,立馬就給安排上了。

木工坊,小麥以及其他糧食的粗加工坊,翻地,準備下一輪的種植。

就剛剛,因為賣出去十多臺脫粒機,她又收穫了上百點的功德。

現在已經累積到了六百多點。

江一舟估計,若是把這些小麥都賣出去的話,應該能達到1000功德,便能兌換到改良的玉米種子了。

之所以一千功德就能兌換,是因為這裡有類似的種子,但長得非常小,就像高粱杆子一樣,玉米包比拇指大不了多少。

唯一優點是,這個相比麥子稻子而言更方便管理。

基本上很多農戶都是直接把種子丟土裡,用腳踩一下就行,然後就看天吃飯,等收穫的時候再去。

有玉米包就掰下來,沒有就直接砍了杆子回去當柴火燒。

種子本身比較差,加上如此粗獷的管理,能豐收才怪。

江一舟打算把這一高產作物先推廣出去,主要是現在土地空出來,這個季節種這個比較合適。

當然,如果有的選的話,她肯定會選擇更高產的紅薯。

可直到現在,江一舟也沒看到類似紅薯的作物,所以其兌換價格仍舊是4000功德,一個子兒都沒少。

第三天,雲山附近的人前來詢問種子和脫粒機。

江一舟按照約定,三文一斤,最多十斤。

畢竟大家拿回去種一年至少也能收穫好幾百斤,還少的了種子?

而從外地慕名而來的,一律十文。

有的還在觀望,而有的則直接下手。

江一舟知道,自己從開始種植木薯麥子的時候,就有無數雙眼睛盯著這裡。

這些直接下手的,都是把這裡情況調查清楚了的。

大部分是福松鎮周圍的地主和商人。

江一舟這一天賣出去兩萬多斤,收穫兩百多兩銀子。

第二天第三天,來的人更多了。

那成山的麥子還沒等到入庫,就銷售一空。

回籠資金近一千兩銀子。

脫粒機也全部賣出去了,獲得銀子一百多兩。

目前,從去年十月份到這裡,過去七八個月時間,江一舟手裡的五百兩銀子變成了一千兩。算是把去年投入的都收回來了,還結餘五百兩。

這就是她來到這個世界賺到的第一桶金。

除此,田莊現在多了三臺水車,兩個水塘,完善的灌溉網路,以及比之前多了一倍不止的土地,包括山地在內,達到六百多畝。

也就是說現在整片雲山附近全是江家田莊的產業。

江一舟緊繃的精神終於放鬆一些了。

就目前的發展形勢來看,她才算真正在這個世界站穩腳跟了。

但,這還遠遠不夠。

田莊的建設處在關鍵時期,在沒積累到足夠功德,能兌換出發展經濟的技術,配方,以及從根本上改善大家經濟的作物之前,她都不能放棄雲山田莊的直接經營。

脫粒機繼續生產,就算周圍的需求達到飽和,但還能賣到外地去,也是一個不小的進項。

至於小麥稻子玉米等作物的加工坊,江一舟計劃建在山腳,利用水利代替人力。

這個的話,具體圖紙她自己肯定畫不出來,好在大概原理懂得,所以小統子檢索出來,只需要五百功德就行。

有了充足木料後,張妮幾人正加班加點地做脫粒機,趁著市面上還沒有仿冒的出來,儘可能多掙點錢。

她們現在已經是正兒八經的女木匠了,不僅她們自己高興,她們的家人也感動不已。

找到江一舟,要給江一舟跪下……當然被江一舟攔住了——她們現在都是她的丫頭,作為主子護著自己的丫頭不是理所當然的嗎?

因為江一舟已經把之前給幾人承諾的獎金全部兌現,芸欣玉翠組織挖鑿溝渠,搶收麥子有功,獎勵五兩銀子。

張妮和張大妞張寶生超額製作脫粒機有功,每人獎勵五兩銀子。

都是能夠獨立掙錢的人了。

這對於從來身上銀錢沒超過十個子的幾個孩子而言,五兩銀子簡直就是一筆鉅款。

張妮還好些,她來莊子幾個月了,每月都有二兩銀子的月錢。

而張大妞和張寶生激動的不知道把銀子往哪放。

且說在賣出脫粒機的第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