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一舟看著已經完全蛻變成真正大管事的玉翠和芸欣,很是欣慰。
說道:“那邊比這裡更加貧瘠荒蕪,而且距離鎮子集市有幾十裡遠,若想把那裡開發出來,前期投入非常大。眼下你們準備好今年的夏收,等資金回籠,再安排那邊不遲。”
芸欣說:“去年把幾百畝土地承包出去,按照你給的標準,只收百分之三十的租金。剩下的,他們願意把糧食賣給我們的話,按照五文錢一斤收購,他們也可以自行拿去販賣。”
“因為都變成他們自己的土地,所以這些人照顧得非常好,我保守估計了一下,某產可能達到千斤。我們至少能收上來十多萬斤的租金,按照目前的行情,每斤五文,加上一些其他收入,大概在一千多兩銀子。”
“還有就是去年拓荒出來的那片荒地,經過幾輪的牧草和蔬菜種植,這一季種的是家主給的麥種,我前兩天去看了,長勢還不錯,畝產至少能有五六百斤。”
江一舟點點頭,那片鹽鹼地才剛剛開墾出來,能有這個程度很不錯了。
她說道:“對了,那邊收穫麥子暫時不要賣出去。之前修建的糧倉,就暫時儲存起來吧。”
兩千畝左右的土地,每畝算五百斤,便是百萬斤左右。
芸欣說道:“我看現在糧食價格雖然比不上去年,但若是往後,大家都種上良種小麥了,價格肯定還會降。”現在賣出去的話換回的銀錢更多。
江一舟對自己這些得力手下並不藏私,她坦誠地說道:“你們有沒有發現今年開始雨水比往年變少了?”
幾人相視一眼,雖然整天被各種事情纏著。但是經常要去田間地頭,也偶爾聽到那些百姓在說,幾年下的雨比較少。
但田莊有完備的灌溉系統,最重要的是從滄浪河的支流引了水源過來,所以他們反而對此感受不深。
幾人點頭應下,保證按照家主吩咐做好儲備工作。
江一舟:“荒地那邊下一季種植水稻吧,可以進一步淨化裡面的鹽鹼。”
芸欣用小本本記下,“家主,這些稻穀還是囤起來嗎?”
江一舟:“這個良種稻穀還沒有推廣過,到時候拿出一半按照之前小麥一樣推出去。雲山的人每戶每斤三文,限量十斤。其餘的一律十文一斤。剩下的也全部囤積起來。”
“好。”
玉翠:“工程那邊,現在基本都是以糧代酬,以及記賬的方式,所以並沒有現銀收入,勉強可以持平。”
江一舟:“你這邊能持平就很不錯了,眼下百姓手裡並沒有多餘的錢糧,等過兩年就好了。”
她略微頓了下,“對了,工程這邊主要就是針對眼下剩餘勞動力的一個調節,農忙的時候就放鬆一點,不急的工程就緩一緩。農閒的時候就可以多招收一些。之前你報給我的那些基礎建設的建議都非常不錯,就按照這個步驟來。道路,水渠,水塘,倉庫,還有那些娛樂設施什麼的,也都可以安排上。總之儘可能不要讓這裡有太多剩餘勞動力。”
玉翠重重點頭,“家主,我知道了。”
以前她們不明白,除了修水渠修路還能看到點實際的好處,其他的,純粹就是往外面送錢送糧。
現在她們明白了,用家主的話來說就是,他們只有把糧食送出去,這些人才能吃飽飯才能活下去才能繼續待在田莊。
他們把錢送出去,這些人才有錢來購買田莊的東西。
最後,他們的勞動力給了田莊,他們的錢同樣會回到田莊。
看似繞了一大圈,似乎做了無用功。但是卻把這些人與田莊的利益牢牢繫結在一起。
陶二那邊水泥作坊又擴大了生產規模,每天能有五六千斤的產量,但仍舊供不應求。
不過大部分仍舊從賀縣令那邊出手,每月資金回籠兩千多兩銀子。
從過年到現在攢了一萬多兩,但先前開辦蜂窩煤作坊,雲山糧站,以及各個地方的打點等等,用去了將近一半。
而剩下的,江一舟讓人堅持囤積碳石。
因為雲山基本上全部開發出來種植糧食,開辦作坊了,人口一多,柴火根本不夠。
每天燒窯,加上莊子上日常消耗,需要大量燃料。
若是以後一旦發生什麼,單就燃料這一項就能卡莊子的脖子。
所以,不管接下來要計劃做什麼,江一舟都把囤積糧食和碳石作為首要任務。
江一舟掃了一圈幾位大管事,說道:“等資金到位了,我們就要去開發江安縣的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