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十第83講

的「說」可以解釋為悅,是法喜之義。他不通《法華經》《楞嚴經》,不能明心見性,這就是「不知說法」。「未識禪那」,你不知道在禪定過程中會遭遇五十種陰魔境界的干擾。說是五十種,其實是無量種,你都不知道到時候到底會出現什麼情況。但是我們把這五十種情況搞明白,觸類旁通,就不會有大問題。「樂修三昧」就是修禪定。

汝恐同邪:要防止他在禪定過程中出現以上五十種陰魔境界,佛叫他的弟子們包括阿難在內的法會大眾,都要發慈悲心幫助眾生。一心勸令,持我佛頂陀羅尼咒:如理如法地受持楞嚴咒,按照三密相應的原則,可以防止外魔干擾,也可以解決自己的心魔。若未能誦,寫於禪堂,或帶身上,一切諸魔所不能動:這裡一目瞭然。

汝當恭欽,十方如來究竟修進,最後垂範:這裡是告誡修行人,必須正當名分地以恭敬心、感恩心,受持《楞嚴經》這部最圓滿的教典。這裡「最後」解釋為最圓滿、最徹底。「垂範」是示範成佛的經典、經王。《楞嚴經》五種經題中其中一個就是《妙法蓮華王》,也就是諸經之王。《楞嚴經》是詳細展開、分說《法華經》;《法華經》是高度地概括、歸納、總結《楞嚴經》。這兩部經互為表裡,互為綱目。

阿難即從座起,聞佛示誨,頂禮欽奉,憶持無失。於大眾中,重複白佛:如佛所言,五陰相中,五種虛妄為本想心。我等平常,未蒙如來微細開示。又此五陰,為並銷除,為次第盡?如是五重,詣何為界?惟願如來發宣大慈,為此大眾清淨心目,以為末世一切眾生,作將來眼。

頂禮欽奉,憶持無失:阿難接受了佛的教誨以後,深感任重道遠。「頂禮欽奉」就是以殷重之心,頂戴奉持佛最圓滿的教誨。「憶」是念念在心;「持」是時時不忘,事事處處都不壞;「無失」是時時事事處處念念在道。要警惕,修行人三天不聽課就要退轉,甚至一離開講經堂就可能退轉,人我是非、嗔恨心就來了。我們只有經常在一起探討,才能互相取長補短,互相鼓勵、鞭策,有利於把我們整個法華道場形成正法的氣氛,連成一片,擴大影響。這是菩薩的責任,這樣也能夠使我們人天福報修得更圓滿,而且可以因此不斷地攝受一些門外漢,讓他們能夠到正法道場裡來成就。

這是阿難在楞嚴會上最後一次向佛請法——別看《楞嚴經》講的什麼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七大,實際上這些法講到底就是在講一個五蘊之法——在這裡分為三個問題來講。

五陰相中,五種虛妄為本想心:這句話提出第一個問題,虛妄是假,本想心是真,五種虛妄都是我們本想心所一念變現,求佛進一步地開示何為真妄不二。

我等平常,未蒙如來微細開示:佛講了三藏十二部經,除了《法華經》《楞嚴經》,暫時沒有看到佛在其它經典講過五種虛妄是從何而來,怎樣來。佛在多部經典裡提到如來藏,僅是一帶而過,佛唯有在《楞嚴經》,從一點、一撇、一捺、一劃、一字、一句、一段、一篇,慢慢道來,所以當我們聽到佛在《楞嚴經》把如來藏展開開示的時候,是不是聽得目瞪口呆啊?像風起雲湧一樣,心裡的世界完全翻了個底朝天,使人感慨不已——過去幾年、幾十年、無量劫都白修了,幸虧今生今世遇到這樣的大法。這簡直是石破天驚,石頭都動容,天驚天驚,老天爺都大吃一驚,包括無量的天人大眾,包括阿羅漢、辟支佛、藏教菩薩、通教菩薩,還包括別教菩薩——別教菩薩地位以上,他才敢正信這個大法,初地位以下的菩薩都不能認可,都會大吃一驚。你能把這個法認可了,剛起步就已證到初信位,就已經一步登天,突破阿羅漢、辟支佛,突破藏教、通教菩薩,突破別教菩薩。這個一步登天的大法你不要不敢承擔,這是佛的金口玉言。你這一念心,這幾個小時,就超過了別教初地菩薩,人家都不知道要多修多少個大劫才能達到這樣的境界,我們要知道珍惜啊!

這個「五種虛妄」就是《心經》講的五蘊皆空,五蘊說盡了世界一切法。你讀懂了《法華經》《楞嚴經》以後,你才知道你過去所有的想法、看法都是錯誤的,你讀經連一個字都讀不懂,你就知道自己犯了多大的錯誤、犯了一個多麼低階的錯誤。你連什麼叫吃飯、穿衣都不懂,甚至生兒育女都不懂,兒子是你生出來的嗎?都是他自己變出來的。只有讀懂了《法華經》《楞嚴經》以後,我們才恍然大悟。佛講,沒有明心見性的人根本都不能相信自己。你都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東西,還敢對別人打妄想。所以我們想一想,不讀《法華經》《楞嚴經》的人,是不是很可憐啊?

又此五陰,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