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眾生於我心中自生自死,則我心性,名之為常;彼生滅者,真無常性。
破除了三陰以後就涉足到第八識,站在他的立場上看待一切的東西。這個時候就造成了一種大我慢,認為那一切的眾生都是在生生死死,只有我現在證到如如不動——而不懂得自他都是我們一個真心所變現。真心本來面目非自非他,而隨緣現自現他。我們成佛時迴歸到大光明藏,當下就真實證到——哎呀,過去還拜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我嘛;過去還念觀世音、地藏王,觀世音、地藏王就是我嘛;過去老覺得什麼冤親債主他們壞,冤親債主就是我嘛;過去要殺雞殺鴨要吃,雞和鴨就是我嘛……一旦證入大光明藏,當下即自即他,自他不二。所以他在這裡看到其它的萬法生生滅滅,大我慢油然而生,他倒成了這個世界的主宰,其它一切東西都從他心裡流出來的。他不懂有一百個人到這個境界,這一百個人都是像他這樣看世界。
觀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為究竟神我:這是開示四顛倒見中第一種顛倒見,「於自他處計常與無常」。在這個階段是對的。因為他已經進入了行陰區宇,他的心——那個半分末那已經合於第八識,這個時候他看到第八識真人的境界。我們的心遍十方界,但是他不知道沒有哪一法不是遍十法界,所以「湛然以為究竟神我」,「神我」就是整個盡虛空遍法界就是他的一個心,由他的一個心而流出無量的萬法。唯識是不是從識性流出無量如來啊?仍然有老子佛、兒子佛之別,而唯識比這個境界要高,但它有沒有離開這種影子啊?仍然帶有神我的那種心態。
從是則計,我遍十方,凝明不動:他不知道每一法都是遍十方,他只是看到自己是遍十方而「凝明不動」。一切眾生於我心中自生自死:他看到一切的萬法在生生死死,只有自己「凝明不動」,這是不是這個眾生的大我慢啊?
則我心性,名之為常;彼生滅者,真無常性:這是總講「計我為常,計他為無常」。
二者,是人不觀其心,遍觀十方恆沙國土。見劫壞處,名為究竟無常種性;劫不壞處,名究竟常。
不觀其心,遍觀十方恆沙國土:這是開示四顛倒見中第二種顛倒見,「以國土壞不壞計為無常和常」。我們到了阿賴耶識已經有這種能量進入十方國土,無量的第七識共處於一個阿賴耶識。比如說我們共處於這一個大講堂,每一個人是不是都能看到這一切啊?
見劫壞處,名為究竟無常種性;劫不壞處,名究竟常:外道在證量上而言,最高的定力只能觀到八萬大劫之內的時間和空間、萬法、萬相。八萬大劫在無量的時空裡是不是個小不點啊?既然它的時間是個小不點,它所佔據的空間是不是也是一個小不點?所以這個空間和時間上已經有很大的侷限。那麼佛已經破除了一切無明,所以能證得無量的時間、空間,這個不能比。所以這個差距天地之別啊!可他在這麼一點點空間裡就開始執著起來。
那麼在這八萬大劫的時空裡呢,正好他看到——比如說其它的一些星系毀壞了,看到有毀壞和沒有毀壞的,就以這個時空點來妄下結論。他把國土毀壞的叫無常,國土沒有毀壞的叫做常;而不懂得一切的國土都在生住異滅。你不能以有量的時間和空間來推斷無量的時間和空間。實際上這個國土毀壞也好,不毀壞也好,都是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從根本上來講,都是我們真心本來面目在隨緣變現。真心本來面目既不是國土有常,也不是國土無常,僅僅是隨眾生的同分妄見隨緣顯現而已。
這是總講「計國土劫壞之處為無常,國土劫不壞之處為常」。
三者,是人別觀我心,精細微密,猶如微塵流轉十方,性無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滅。其不壞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從我流出,名無常性。
別觀我心:這是開示四顛倒見中第三種顛倒見,「於自己的身和心兩者之間計常與無常」。「別觀」,這就是分別妄想、妄觀。
他看到這個心從來沒有死過,所以把它計為常;看到這個身生生世世不知道生了多少死了多少,把它計為無常——而不知道當下我執這個心、當下我執這個身,都是真心本來面目所變現。
精細微密:這是對一精之明的特徵描述。第七識是我們的命根種子,所以稱他是「精」;他的動作、遷流非常微妙,心粗的還不容易見到,所以稱他為「細」;由於我們這個心屬於真心本來面目一念不覺而跑出來,所以他是隨緣顯現。正因為他是隨緣顯現,他在十法界裡沒有根深蒂固,帶有虛妄乍現這種特徵,所以稱他是「微」。而他的行蹤遷流幽幽隱隱,故稱為「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