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九第76講

破除了五陰,識破了五陰,而陰轉晴,暗轉明,心裡光明瞭,進入大光明藏流。好好想一想,當一個人真正明白十方法界都是我的時候,這個功德不得了啊!則彼群邪鹹受幽氣,明能破暗,近自銷殞,如何敢留,擾亂禪定:「幽氣」是指陰暗之氣,所以這個陰暗之氣遇到明氣是不是自然銷殞了?他要麼就逃跑,要麼做你的學生或者護法,當下境界就提升了。

所以不管誰來誤解正法,誹謗正法,我們都不要害怕,只要他敢面對現實,我們就能把他轉過來。你把《過五關度六將證菩提》搞明白,足以對付一些比較低階的歪魔邪道。當然要做到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你還要把《法華經》《楞嚴經》徹底聽明白,才可以教化十方三世一切眾生。

若不明悟,被陰所迷,則汝阿難必為魔子,成就魔人。如摩登伽,殊為眇劣,彼唯咒汝,破佛律儀,八萬行中,只毀一戒,心清淨故,尚未淪溺。此乃隳汝寶覺全身,如宰臣家,忽逢籍沒,宛轉零落,無可哀救。

若不明悟:本身就是暗,以暗遇暗,也就暗被暗迷,這是不是順手牽羊的事?順理成章,你也是暗,我也是暗。這裡舉例子拿阿難來講。

如摩登伽,殊為眇劣:「摩登伽」是個下流的女人,她是個妓女,是被人看不起的下九流。「眇(miǎo)劣」就是下劣。彼唯咒汝:摩登伽僅僅是透過一個邪咒來動搖你的心。破佛律儀:讓你破戒,險失戒體。八萬行中,只毀一戒:小乘法持戒特別精嚴,叫三千威儀,八萬細行。這個法上次已經傳了,不再重複。心清淨故,尚未淪溺:阿難畢竟已證初果羅漢,關鍵的時候他要掂量,所以正要破戒的時候,他突然心裡想起了佛,便與佛道交感應。

此乃隳汝寶覺全身:這些五陰魔境可不是隻毀你一戒兩戒,而是從根本上毀你,讓你整個的知見迷惑顛倒,毀你法身慧命。「此乃」,是指佛馬上要介紹的五十種陰魔境界。「寶覺全身」,雖戒壞而見不壞,尚能有救,你可以帶業往生,可以成就法身慧命;若戒壞見也壞,那你無可救藥。

如宰臣家:就像當官的人家裡一樣。過去當官的人特別容易犯罪。這是比喻正在修行中的人。忽逢籍沒:就是犯罪後沒收全部的家產。這是比喻你不能證果,不能證果還算事小,重要的是你還要下三惡道。走火入魔苦啊,為什麼?是你自己的心黑暗啊,與三惡道的那種氣氛相適應而導致的惡果,就這麼簡單。宛轉零落:還要把他放逐受罪去。家也沒有了,就到外面去服刑乃至殺頭。這是比喻如果你走火入魔。無可哀救:佛也救不了你,佛不度無緣之人。

阿難當知,汝坐道場,銷落諸念。其念若盡,則諸離念一切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此處,入三摩提,如明目人,處大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此則名為色陰區宇。

從這段經文往下涉及到修行人所要面臨的色、受、想、行、識這五重陰魔境界,在這五重陰魔境界中,佛列舉了五十種陰魔境界,提前警告修行人,你會遇到這些境界,你要以什麼樣的心態來對待。這五十種陰魔境界還要與前面觀世音菩薩講的解六結那段經文相對應起來觀照。大部分的人在色陰境界裡就逃不出,卻自認為已經怎麼樣長怎麼樣短了,講你是走火入魔都還是抬舉你,其實你還夠不上走火入魔的資格。這是一個很敏感的問題啊!下面來看經文。

阿難當知,汝坐道場:不要認為「坐道場」就是兩條腿盤在這裡,什麼也不想,那是修枯定、修無想定;什麼也不想,但是必須提起正念,這就是傳統的禪定。究竟來講,「坐道場」即是理事雙修。怎麼樣理事雙修呢?明心見性即為理修,然後在這種思想指導之下,既可以打坐,也可以吃飯、穿衣、走路,不執著任何形相,這叫「坐道場」,也叫首楞嚴大定。銷落諸念:就是排除一切的雜念,歷事煉心,以心轉境。當確定了一種次第以後,就一直保持著這種平衡的心態,這就進入禪定,進入行門。

其念若盡,則諸離念一切精明:雜念清了以後,我們一切的言行舉止離開了過去所攀緣的種種境界,進入大光明藏流。這個境界裡既包括外六塵、也包括六識心,相當於前面觀世音菩薩講的「入流亡所」。「一切精明」,相當於入流,進入了大光明藏流。一般的修禪定功夫所達到的境界還在「則諸離念一切精明」之前。因為他沒有離念,還是在天道、神道、鬼道等種種境界中執著、攀緣。有些人確實有點功夫,能調解六道之間的某些關係。「則諸離念」呢,你再也不會跟天人接觸了,已向聖道進軍,而不是在凡道里執著。

動靜不移:即「動靜二相,瞭然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