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九第76講

阿難起立,並其會中同有學者,歡喜頂禮:菩薩請法的禮數,千篇一律。伏聽慈誨:這是以恭敬心把所有的妄想都伏住了,一心一意聽聞正法。

佛告阿難及諸大眾:汝等當知,有漏世界十二類生,本覺妙明覺圓心體,與十方佛無二無別。

佛講一段經之後,或者開講一段經之前,往往時不時地就會提起一心三藏,足見他老人家良苦用心。

汝等當知:你們一定要知道,雖然我講過很多次了,但是我現在還是要囉嗦啊,不要怕我囉嗦。是不是這個意思啊?有漏世界十二類生:這實際上包括了整個十法界無量的萬法。

本覺妙明:「本覺」,本來就是佛;「妙明」,由於我們的報身智慧而顯現出十法界森羅永珍、千變萬化。覺圓心體:一即無量,無量即一,圓融圓滿圓通,都是一個心,都是一個體。真心本來面目非一非無量,可以現一現無量;非菩提非煩惱,可以現菩提現煩惱;非本覺非妄覺,現本覺現妄覺,這就是「覺圓心體」。與十方佛無二無別:進一步解釋這個「覺圓心體」,一定要懂得無二無別啊!十方佛就是我,我就是十方佛。無二無別是對有二說無二,不然的話你又變成通教了。我們是在二說無二,所以叫不二法門。你不能講是二,也不能講它不是二。

由汝妄想迷理為咎,痴愛發生,生髮遍迷,故有空性,化迷不息,有世界生。

這短短的幾句話又是在重複講第四卷的168個字,重複講前面的三種相續。所以老佛爺真是良苦用心,三句話不離本行。

由汝妄想迷理為咎:這是總講十法界由妄想生滅。「迷理為咎」,「迷理」是講生相無明,無明妄想歸根到底,是一個生相無明在那裡作祟。

痴愛發生:觀照為業相無明,根本無明中第一個念。可以把業相無明說為生相無明之果,生相無明說為業相無明之因。這也是方便說,不能當真。對生相無明這個法,連等覺菩薩他也沒有辦法說。我們是大膽地打一個比方,大概地觀照一下就行。破除生相無明,必須由諸佛如來親自出馬,否則等覺菩薩破不了。

生髮遍迷:這是講轉相無明,也就是第七識、意根,十法界一切的萬法就是由這個東西在作怪,都是它自己在變現。由佛變成凡夫,由凡夫變成佛,都是透過這個轉相無明。「生髮遍迷」,遍於十方三世一切處。

故有空性:首先它執著一個虛空,由於業相無明出現以後,它本身已經造成了虛空,可是他並不知道自己是虛空。所以有了第一念無明以後,跟著就有了第二念,這第二念就對著第一念無明看,這個第二念無明叫轉相無明,這個時候它執著了這個虛空,它開始變現十法界。

化迷不息,有世界生:有了業相無明,有了轉相無明,是不是「化迷不息」啊?一個妄想一個妄想地不斷,然後對著虛空業相一看,一看一動是不是風啊?由此風輪執持世界,看得久了以後就出現了堅固的物體,堅固的物體與無明風動這個風,風是不是有速度?摩擦是不是生熱?摩擦生熱是物理學的觀點。其實呢,是透過摩擦的這個動作、形相而使我們本來具有的這個熱相來現前,這個熱是心裡本有。當有了熱量(火輪)以後,由熱量執持金輪,使得這個堅固的物體再生出水來,那這個水是不是由熱量生出來的?也不是。水也是我們心裡本有,這是利用熱量跟固體物的這個因緣和合而現出水相來。那麼有了地、水、火、風無情的萬法以後,我們這個妄想心就把這些地、水、火、風調和在一起,成為有情世界,這叫「色雜妄想,想相為身」。所以虛空、世界、山河、大地、天、人、鬼、畜……各種各樣的眾生就全部出現了。「有世界生」,這個「世界」就是指三種相續,即世界相續、眾生相續、業果相續。造業結果,結果受報。

我們生生世世形成這種顛倒的輪迴,在《楞嚴經》怎麼講?「發明便解脫」,妙不妙啊?你明白這個道理就已經解脫了。《楞嚴經》還講,「雖終日行,而不自覺,枉入諸趣」,也就是講修行人不明白這個道理,縱修無量劫、每天都在修,也都是在「枉入諸趣」啊!所以古人言,自從一讀《楞嚴經》,不讀世間糟糠書。因為你把如來藏道理搞明白了。

則此十方微塵國土,非無漏者,皆是迷頑妄想安立。

則此十方微塵國土,非無漏者:此國土中下至三惡道眾生,上至等覺菩薩。皆是迷頑妄想安立:都是我們的無明妄想所變現。「無漏者」就是佛,他是怎麼變現的?是菩提變現。菩提和妄想是不是都是我們真心本來面目啊?變現為究竟如來的時候,他得到圓滿的大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