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怎麼辦?破了不就沒有了?他不懂得破除行陰以後還有識陰。
那麼前面那個死後有相是不是也在色、受、想上打妄想啊?前面色陰破了有受陰,受陰破了有想陰,想陰破了有行陰。但是還可能行陰破了以後還又恢復色陰。它是由後後有而生計度。各種各樣的人有各種的想法,是不是同樣一種境界,各人有各人的執著?
見其色滅,形無所因:這個道理好理解,沒有色能不能現形啊?不能現形。所以這個色陰滅處,我們的身形叫無所因,也可以叫無所依。
觀其想滅,心無所繫:我們在這個現階段,一個人如果沒有思想了,你知道不知道自己存在啊?所以當我們想陰滅了的時候,就「心無所繫」,與六根、與六塵再也不會發生聯絡了。
知其受滅,無復連綴:六根與六塵接觸以後產生的一種直覺,也等於這個直覺是聯絡六根跟六塵的一個橋樑和紐帶;現在我們的受破除了——比如說眼睛不看燈光了,這個受就沒有了,眼睛與燈光是不是失去聯絡了?一個破了後面就沒有了。從發展的前途來看,好像是一步一步走向死亡。
陰性銷散,縱有生理,而無受想,與草木同:這裡的「陰性銷散」,就是前面的色陰、受陰、想陰破除了。「生理」就是行陰,生滅之理。「而無受想」,離開了受陰、想陰——受陰、想陰是自己,色陰是自己站到自己前面的相分。那麼沒有受陰、想陰,縱有色陰在那裡,生理有沒有什麼作為啊?沒有作為,所以「縱有生理」,也不能對外界進行受、進行想,這叫「與草木同」,就跟泥巴瓦塊這些無情物一樣,這是產生了一種悲觀心理,修還不如不修呢,越修越沒有了。他不懂得破除了行陰、識陰以後,會進入大光明藏。
此質現前猶不可得,死後云何更有諸相:進入行陰區宇的時候,這個色身是不是還在?這叫「此質」。色身還在就已經斷除了對外六塵的這種受和想,什麼都沒得到,就得了一個空。這個色身死了,化掉了就更沒有了。
因之勘校:「勘」就是勘察、探討,「校」就是分析、印證。這是用心分析,在打妄想了。死後相無:他把這個行陰破了以後,認為什麼也沒有了,這是斷滅論。
如是迴圈,有八無相:色、受、想、行這四陰,每一陰都是生前也是無相,死後也是無相。比如在色陰已經知道,破除了色陰,色陰是不是無相了?受陰破除了,受陰是不是無相了?這叫死後無相。怎麼生前無相呢?那麼沒有進入行陰的時候,在色陰、受陰、想陰中,你能不能看到行陰的相?看不到。以此類推,四陰都是這樣。這個色陰以行陰為例,就是在生前它也是沒有相的。所以我們從孃胎出來之時,按照世間來講,生前有沒有相啊?沒有相。明白一心三藏道理來看呢,他哪有個生?哪有個死?生而無生,死而無死。所以死後無相由前三陰來推斷,生前無相由行陰來推斷。行陰生之前是不是在色、受、想三陰中?你能不能看到它的相啊?看不到。這是八無相,反而墮落到凡夫的那種斷滅論。
從此或計涅盤因果一切皆空:這是誹謗佛法。徒有名字,究竟斷滅:是說說而已的。從色陰開始,前無因,死了以後什麼也沒有,後無果,這也叫撥無因果,一切皆空;他甚至把因果也空掉了。計斷滅論的人,是下無間地獄的,這個罪過非常大。可是我們往往不理解,只以為殺人、放火才感召地獄之報,而不知道誤解、誹謗大乘佛法這個罪過比一切的罪過都要大無量倍。
由此計度,死後無故,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七外道,立五陰中死後無相,心顛倒論:注意,在這個行陰後面十種境界講完了以後都是一句概論,像這些顛倒論都是下無間地獄,一切罪過之中,破見為最!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行存中,兼受想滅,雙計有無,自體相破,是人墜入死後俱非,起顛倒論。色受想中,見有非有;行遷流內,觀無不無。如是迴圈,窮盡陰界,八俱非相,隨得一緣,皆言死後有相無相。又計諸行,性遷訛故,心發通悟,有無俱非。虛實失措。由此計度,死後俱非,後際昏瞢,無可道故,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八外道,立五陰中死後俱非,心顛倒論。
這是開示進入行陰區宇出現的第八種邪知見,「八種俱非」。於色、受、想、行四陰界限中雙計有無,既計有相,又計無相,或者計非有非無,或者計亦有亦無,成八俱非相。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解法同上,這裡不再重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