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十第80講

,不住空,不住中,在什麼境界都是行菩薩道,在空在有都自在,始終要對這個法提起觀照。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先除滅色受想中生計度者,是人墜入死後無相,發心顛倒。見其色滅,形無所因;觀其想滅,心無所繫;知其受滅,無復連綴。陰性銷散,縱有生理,而無受想,與草木同。此質現前猶不可得,死後云何更有諸相?因之勘校,死後相無,如是迴圈,有八無相。從此或計涅盤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字,究竟斷滅。由此計度,死後無故,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七外道,立五陰中死後無相,心顛倒論。

這段經文開示行人進入行陰區宇出現的第七種邪知見,「計八無相」。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色、受、想這三陰比較粗濁,比較浮躁,斷除了以後,在行陰區宇已經集中到見分、見性這個一精之明,所以既堅且凝。「凝」是凝結到一處,「正心」是相對於前面三陰那種粗心、濁心而言,心比較清淨了,但這裡仍然還是妄心。如果不是妄心的話,我們就不要修證了。「堅凝正心」,有振作氣氛這個含義。

魔不得便:破除了受陰,外魔不能入心;破除了想陰,外魔沒有辦法在我們前面現相,因為我這個心已經不往外攀緣了。

窮生類本:因為進入了行陰區宇,盡虛空遍法界就是一個阿賴耶識,它包括了所有的見分、相分,「窮」就是窮盡所有一切萬法之類,這個第七識現在坐鎮阿賴耶識這個大本營,他把阿賴耶識大本營當成是自己的家。把阿賴耶識所有的這些東西當成是自己倉庫裡管理的東西,也叫種子識。

觀彼幽清常擾動元:「觀彼」就是觀照行陰,誰觀誰啊?自己觀自己。「幽清常擾動元」這六個字就概述了行陰區宇的基本特徵。「幽」是講在行陰區宇這個心性的速度,行陰是八識體上微細生滅之相,它靠八識最近。「清」呢,前面的色陰是八識的粗相分,受陰和想陰也是八識的粗相分,同時又是八識的動相分;所以這三陰相對而言比較重,比較粗,比較濁,比較亂;那麼這三陰破除以後進入了一精之明,相對而言,這個行陰是不是比較清啊?「常」,是指行陰區宇那種微細的生滅之相,就像波浪一樣,一浪接著一浪,生滅不已,而且速度非常非常快。它一秒鐘的這個生滅變化是1280萬億億次,所以給人造成一種生滅不已的這種常相,而不像色、受、想三陰那種斷斷續續的相。「擾」是相對於第八識來講。第八識已經顯得平靜,因為它的速度比行陰更快更快。那麼第九識來講,它是如如不動,其實如如不動是最大的動。你沒有感覺的動,它到哪裡都是不動而至。你說不動,它怎麼能至啊?說它動,你根本沒有感覺到,連等覺菩薩都感覺不到。等覺菩薩破生相無明都必須諸佛如來親自幫忙。

想陰、行陰、識陰都有速度可言,唯有我們的真心沒有速度可言。比如說我們一念到北京與一念到揚州火車站,這個時間有沒有區別啊?沒有。其實是我們感覺到沒有區別,實際上還有區別,這還是想陰,心量擴大了;就是到了行陰都有速度,到了識陰還有速度,唯有到了真心沒有速度。所以當我們一念觀照到整個過去現在未來、十方上下虛空萬法一念都是我的時候,你這個心力不可思議啊!第九識如如不動,其實是最大的動。

這個「動」,那就是接著「擾」後面而言,干擾了就有動,前面的「幽」、前面的常都在動,這是在行陰區宇的第五個特徵。有動就是煩惱,那不動的時候是最大的動,動到極點了,是不是煩惱就圓滿了?世間法叫物極必反。

「元」是對「動」而言,無量的動都是由行陰這個源頭在動。這個「元」是針對色、受、想、行往外這個源頭,在想陰的階段,他以粗重的分別心感覺不到萬法都由我在動,只有到了行陰境界,他進入了阿賴耶識種子倉庫,看到自己是個倉庫保管員,一切的東西都要經過自己進進出出,覺得自己是元老,是諸動之元。那麼到了識陰來講,識陰又成了諸動之元。那麼識陰的動元是什麼東西?就是生相無明。

於先除滅色受想中生計度者:他在行陰區宇這種邪知邪見是在破除色陰、受陰、想陰的那種情況下而受影響所致。比如說,前面在破除色、受、想的時候,在破了以後就沒有了;好,那我現在這個行陰破了是不是也沒有了?沒有了,就變成第八種計度。

是人墜入死後無相,發心顛倒:他是由前面色、受、想這三陰出現的情況來打妄想。以此作為一種邏輯推理來看這個行陰。現在雖然有,跟色、受、想三陰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