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第46講

遺者」。

汝但不循,動靜、合離、恬變、通塞、生滅、明暗,如是十二諸有為相,隨拔一根,脫黏內伏,伏歸元真,發本明耀。耀性發明,諸餘五黏應拔圓脫。不由前塵所起知見:這個十二相是六塵,就是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塵。色法分為明、暗;聲法分為動、靜;香法分為通、塞……依次類推。這個十二相沒有了,沒有所緣能不能產生所緣緣?能不能產生這個意識心?不能。那麼回到這個眼睛來,佛又有另外一個辦法,能見的是心而不是眼睛,是不是自然就回到見性來了?抱著石頭過河,走一步看一步,就看到這裡來了。

「不循動靜」,離開這十二相。佛前面講怎麼離啊?還吶,八還辨見呀。我們不理睬它,不理睬十二相就行了,還掉了,這些辦法是不是很通俗易懂啊?這個明暗相一離開就還掉了,就沒有眼識了。那這個眼睛能不能還得掉呀?還不掉,然後在眼睛做文章,再進一步知道能看的不是眼,是見性,更加還不掉了。

「隨拔一根」,以眼根為例。「脫黏內伏」,明暗相是不是黏吶?脫了這個明暗之相,這個感覺是不是沒有了?眼識是感覺,沒有了塵還有沒有受啊?它沒有感受了。那還到眼睛的時候,我們又知道能見的是心不是眼睛,人死了以後眼睛能不能見啊?不能見。如果能見的話,眼睛能不能見自己眼睛吶?前面已經破除了。「內伏」,是不是伏到見性了?離開了眼睛肉團根,伏到了前七轉識(見性)。

「伏歸元真」,是一精之明。如果再細一點,一精之明是不是後面真元?我在沒有動之前還有不動的東西,在前面六種比較粗重的意識心動的時候,我們就知道里面有個不動的東西。當我們再回到裡面不動的東西的時候,你是不是感覺還在動啊?感覺到後面還有個不動的東西。

「發本明耀」,你成就了阿羅漢、辟支佛的解脫,破除了肉團身的生死。也可以從究竟義來看,是明心見性的菩薩乃至極果如來。「本」,就是本來的、根本的。阿羅漢的那種「發本明耀」帶有相對性,但是比起凡夫、比起二十八層天來,他帶有根本性。如果與明心見性的菩薩那種人我空、法我空的「發本明耀」來比呢,他仍然是有漏。明心見性菩薩那種「本」再與極果如來相比較而言呢,仍然是有漏。所以漏與無漏,不能執著於某一個層面來觀照。後後勝前前,上上勝下下。「發本明耀」和「耀性發明」,基本上是一個意思。「耀性發明」呢,就是再進一步提升。

「諸餘五黏應拔圓脫」,眼睛「發本明耀」了,耳、鼻、舌、身、意同時解脫。這就是一門深入,一根解脫就六根皆解脫。比如修耳根,注意,什麼也不聽,當你耳朵靜止到別人叫你你都不知道的時候,你就是眼睛瞪在這裡,人家前面走了,你知道不知道是誰呀?不知道的。就是有桂花香、牛肉香,你能不能聞到呀?你都聞不到了。一根定了,其它根自然而然都定下來了。因為我們就是一個念、一個心。

明不循根,寄根明發:前兩句以我們眼睛來講,山西陽曲那個老居士劃道道唸佛劃到九點多,沒有光明,沒有黑暗,他心裡就能看到。「明不循根」,那我們知道,沒有燈的情況能看到,是不是眼睛能看吶?不是眼睛能看的。那他老婆一叫,他眼睛還在不在啊?怎麼就看不到了呢?是不是體現出「明不循根」?與眼睛有沒有關係啊?「寄根明發」,是一精之明透過它表現出來而已。

由是六根互相為用:在第三禪天以上的人他六根通用。還可以把六根解釋為萬法,萬法即是一,一即是萬法。以六根為例,六根所能起的作用,任何一根都能起,任何一根都能起六種作用。以淺悟深,大光明藏中沒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你可別認為這是個塑膠袋,它就是釋迦牟尼佛,它也有靈知性;但是無情物要成佛,一般而言,它首先要轉變為有情。我在這傳法它聽到沒有呀?這就是它將來得度的因緣。

阿難!汝豈不知?今此會中,阿那律陀,無目而見;跋難陀龍,無耳而聽;殑伽神女,非鼻聞香;憍梵缽提,異舌知味;舜若多神,無身覺觸。如來光中,映令暫現;既為風質,其體元無。諸滅盡定,得寂聲聞,如此會中摩訶迦葉,久滅意根,圓明瞭知,不因心念。

阿那律陀,無目而見:阿那律陀雙眼失明,他用頭頂看。還有人眼睛長在手掌心裡,長在腳板底。

跋難陀龍,無耳而聽:他用什麼東西聽呢?頭上的龍角。所以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呀!

殑伽神女,非鼻聞香:「殑伽神女」是個河神,「殑伽」翻譯成漢語叫天堂來。這條河發源於喜馬拉雅山雪頂,有一個叫阿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