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三禪天第一層。這一層天相對而言就比較清淨了,把那個喜水除掉了,但是還有樂風。此界天人身高是十六由旬,壽命是十六大劫。
淨空現前,引發無際,身心輕安,成寂滅樂。如是一類,名無量淨天。
淨空現前:是接著十三層天的境界來說,已經除掉喜水。引發無際:到第十四層天——無量淨天繼續定力轉深,越發圓滿。身心輕安:再也不會被欲界煩惱、初禪擔驚、二禪那種僥倖所束縛,這種輕安都是相對而言。成寂滅樂:上一層天是「通寂滅樂」,這一層是「成寂滅樂」。修行人上路的功夫不離世間法,他都有一個由不習慣到習慣的過程。
如是一類,名無量淨天:這是第十四層天,此界國土相對而言,相當於一個小千世界,或者一箇中千世界。此界天人身高是三十二由旬,壽命是三十二大劫。
世界身心,一切圓淨,淨德成就,勝託現前,歸寂滅樂。如是一類,名遍淨天。
世界身心,一切圓淨:在第十三層天的清淨境界是限於身清淨;到了第十四層天,定力轉深,他整個的身心與整個外界圓融在一起而得虛寂,也就是「成寂滅樂」。
比如說,我們往往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感到很清淨自在;那麼定力轉深以後,即使跟許多談得來的人在一起也一樣感到很清淨自在,這又是一種進步;再發展下去,跟一些莫名其妙的人在一起還是感到清淨自在。可見,這個清淨的層次不一樣。
佛是不是良苦用心啊?天上的境界對我們來講還是凡夫。把這些道理搞明白,我們當下是不是在成就自己啊?不要以為天人就怎麼樣,要以此來衡量自己,檢點自己。我們如果能夠成就這種境界的話,最起碼你得到了相似佛那種法味。也就是我們在六根、六塵之中,確確實實能感受到開悟之人、明心見性之人那種法喜,你就得到了相似佛的法味,也就是分真即佛。
淨德成就:是講身心與周邊的環境能夠圓融在一起。勝託現前:勝過以上第十二層天、第十三層天和第十四層天。歸寂滅樂:第十三層天是「通」,第十四層天是「成」,第十五層天是「歸」,「歸」是表圓滿。
如是一類,名遍淨天:這是第十五層天。「遍」是表普遍圓滿;這裡的「天」是一箇中千世界這麼大的範疇。並且同樣是在三禪天,同樣是在第十五層天,各人普遍的境界也都不一樣。此界天人身高是六十四由旬,壽命是六十四大劫。
那麼同樣是在人道,各人的心量大小也是不一樣。有些人的心可能比二十八層天還要大,全在各人用功。你一念把如來藏道理搞明白,即一步登天,而且不是登二十八層天,這還是凡夫天,你是登第一義諦天,登常寂光淨土之天。龍女是畜生道的眾生,她聽《法華經》,一下就成究竟圓滿之佛。圓頓大法妙就妙在這裡,各種不同型別的眾生可以從各種不同的境界起步——天上的人、地下的人、地下的鬼,乃至那些畜生,都可以。同時聽到如來藏的道理,由於各人心量不一樣,聽法之後證果也千差萬別,這個沒有一定的標準,全靠你怎樣用心。這叫早晚上床,一起天亮。
阿難!此三勝流,具大隨順,身心安隱,得無量樂。雖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隱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禪。
此三勝流,具大隨順:是離開初禪天的餘悸未消、二禪天的心動、三禪天的歡喜,而且六識心已經被降伏。身心安隱:再也不需要六根對六塵去起煩惱,就安在一精之明當中。得無量樂:這個「樂」也是壞事。就是說人天之樂止於三禪,即於三禪。
雖非正得真三摩地:雖然不是真的,但是能得到這樣的快樂也不簡單。表面好像是在讚歎,其實是告訴我們這不是真修行。安隱心中,歡喜畢具:樂是不是也是一種歡喜呀?心依然在動,是樂風。
名為三禪:三禪天難免風災,剛才已經解釋。
阿難!複次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盡,樂非常住,久必壞生。苦樂二心,俱時頓舍,粗重相滅,淨福性生。如是一類,名福生天。
從這裡往下進入四禪天,有些菩薩稱之為舍地。什麼道理呢?到了四禪天,苦也舍了,樂也舍了。
不逼身心:初禪不受苦逼,二禪不受憂逼,三禪不受喜逼,得到快樂。苦因已盡,樂非常住:三禪天以下所有的苦因已經斷盡。樂是不是還是苦啊?四禪天人懂得「樂非常住」,比三禪天人境界又高。久必壞生:把樂養成了習慣也會壞我們的法身功德。凡夫人中懂得這個快樂也是苦的就不多。有些人當下就死於快樂。
四個老漢搓麻將,一個老漢贏了大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