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第26講

阿難!云何五陰,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前面是先籠統地來個開場白;後面呢,佛要把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分為四個方面來分別開示如來藏性。在佛法裡,叫四科。四科就是四個內容,這是第一科——「五陰」。

阿難!譬如有人,以清淨目,觀晴明空,唯一晴虛,迥無所有。其人無故,不動目睛,瞪以發勞,則於虛空,別見狂華,復有一切狂亂非相。色陰當知,亦復如是。

譬如有人:這個「人」,是表真人,表真心本來面目。以清淨目:這是表分別智慧。觀晴明空:一般地把它說為真如。唯一晴虛,迥無所有:真心本來面目空如來藏中,纖塵不立,本然清淨。

其人無故,不動目睛:「其人」,仍然是指我們的真心本來面目;「無故」呢,說為是生相無明。生相無明無緣無故地「不動目睛」。「不動」,是靜止,靜止是不是就是動啊?它已經有了對待法。真心本來面目中講不動都是方便說,沒有動也沒有不動,它沒有這種分別。這裡不動就已經在動,動了一念業相。所以不動是業相無明。瞪以發勞:「瞪以發勞」,就是形成一個念。「瞪」,是業相,不動也是業相,不動就是瞪,這兩個是講一個法。「發勞」,這個「勞」是轉相,是第二念。

則於虛空:這裡的「虛空」已經與前面的業相,將我們的真空(晴明空)渾濁為晦昧之空(虛空)。別見狂華:這就在無明不覺有三細裡出現了那個相分,在根本無明之初這個相分屬於勝義色法。我們現在肉眼能看到的地、水、火、風屬於浮塵;在勝義色法,一般的肉眼不可見,高層次的天眼可以見,乃至現在高倍的電子顯微鏡可以見。

復有一切狂亂非相:是表枝末無明,表粗相分。「狂亂」,指十法界一切的虛妄的境界萬法。「非相」,是表因緣分離,虛妄名滅。「非相」,是表滅相;「狂亂」,是表生相。所以這裡說盡了根本無明、枝末無明、十法界一切的萬法生住異滅之相,是不是都是由我們心變出來的?

色陰當知,亦復如是:這是解決由我們真心本來面目顯現出十法界的最基礎的第一關。那麼這裡講的「華」是不是講的堅固物體啊?我們在講《過五關度六將證菩提》地、水、火、風的時候,是不是講過都是心變出來的?是不是解決了一切的「狂亂非相」啊?就在這裡,用心觀照。

阿難!是諸狂華,非從空來,非從目出。如是阿難!若空來者,既從空來,還從空入;若有出入,即非虛空。空若非空,自不容其華相起滅;如阿難體,不容阿難。若目出者,既從目出,還從目入;即此華性,從目出故,當合有見。若有見者,去既華空,旋合見眼;若無見者,出既翳空,旋當翳眼。又見華時,目應無翳,云何晴空,號清明眼?是故當知,色陰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是諸狂華,非從空來,非從目出:下一步是進一步解釋色陰是怎麼來的。為了證明是心變出來的,他說明這個狂華不是從空來,不是從眼睛出。

若空來者,既從空來,還從空入;若有出入,即非虛空:想想看,如果空能夠生出華來,還叫不叫虛空了?空有出入就不能叫虛空。虛空是空空曠曠,什麼也沒有。空若非空,自不容其華相起滅:這是表萬法由我們的心所變現,而不是由我們心所生出來。如阿難體,不容阿難:就像阿難的身體一樣,能不能容一個阿難進到裡面來啊?

若目出者,既從目出,還從目入;即此華性,從目出故:從眼睛出來,眼睛是不是能見啊?當合有見:這是自然而然的道理。若有見者:假設有見的話。去既華空:去的時候看到「華空」,就是這個天華當空。旋合見眼:「旋」,就是進入到眼睛裡,那華應該不應該見到眼睛吶?你知道不知道它能見到你眼睛吶?不知道。如果那華能見到你眼睛的話,華成了什麼東西了?

若無見者:如果它不能見的話。出既翳空:那麼出去的時候華既無見,云何見華?云何見空?「翳空」,就是看不到空。「翳」,是眼睛有毛病。旋當翳眼:回來的時候,眼睛裡你就看不到了。

又見華時,目應無翳:那反過來看,這按照邏輯推理應該是翳眼睛,可是邏輯推理跟事實不一樣。

云何晴空,號清明眼:我們這個眼睛明明白白就是清明眼,所以否定了上面這種邏輯推理。那麼這個華既不是從空來,又不是從眼睛出,可是它確確實實出現了。所以我們應該不應該解決這個問題啊?在世間法在第二義諦裡找不到它的孃家,那是不是就必然回到第一義諦裡去啊?是不是就是由我們心現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