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小時以上的人,他必有靈感爆發。幾個小時感覺就是幾分鐘而已。窺基大師前世在雪山打坐,他眼睛一睜,就問玄奘法師:「釋迦牟尼佛出世了沒有?」實際釋迦牟尼佛滅度一千多年了,說明他在雪山裡禪定最少一千多年。諸佛之所以是諸佛,諸佛活在當下一念;凡夫之所以是凡夫,凡夫活在過去現在未來。
從時間上來看,這個「大」是不是把大小、不大不小、無大無小、有大有小統統圓融為一個東西?它叫「大」嗎?它當下就是小,它當下就是不大不小,它當下就是有大有小。有大有小、不大不小是不是都是它在變化?明白這個道理,我們首先解除對死亡的恐懼感。你懂得了有來世,懂得了不生不滅,你現在最起碼是初果羅漢。初果羅漢永遠不落三惡道,往上不封頂,乃至地上菩薩、等覺菩薩都說不準啊!
可見聽經聞法重要不重要?太重要了!舍利弗、憍陳如大根機之人,耳朵過一下四聖諦,當下證四果羅漢!因為他就是修這個心,深信不疑。鈍根之人修阿羅漢要七返人天,乃至證到三果羅漢以後,為了證四果羅漢還要修二十萬大劫——一個大劫少說五十二億年,多說百億千億萬億年。想想看,你要不要來聽經聞法呀?從明心見性開始,才能真正上路,這是特對初根機之人而言。現在搞反了,認為初根機之人、剛修行之人要從方便法慢慢來,這是顛倒!《楞嚴經》講:「決定成佛,譬如以塵揚於順風,有何艱險?」成佛太簡單了!這佛不是在鼓勵我們,更不是在安慰我們,更更不是在恭維我們,佛是在講真實語。真人講真話,要明白啊!我們何必要去受冤枉苦啊?
第二,從空間來看這個「大」。你問一個凡夫,我們的心在哪?他會說:在我們的肚子裡。沒有哪個會講在肚皮外面,或者講我的「心」在這桌子上,誰會這樣講?人呢?人在房子裡。誰也不會講房子在我肚子裡,我人在房子外面包著。房子在虛空裡,是不是都這麼認為啊?
有一位官員問禪師:「虛空包芥子」一聽就懂,而「芥子包虛空」怎麼想都想不明白呀!禪師反問他:你們讀書人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啊!你腦袋不就是這麼大嘛,怎麼裝得下這麼多書啊?官員很有智慧,一下明白了。現在坐在這裡,你能不能把文峰塔想起來?可你腦袋只有這麼大,文峰塔那麼高大,怎麼就裝進來了?要開智慧啊!那麼坐在這裡,你能不能把家裡一張沙發想起來?
世間有一句訓斥:「你這個小東西沒大沒小的。」這叫歪打正著。就是沒大沒小啊!哪有大小?但是我們的心可以示現大小,這是從時間和空間這兩個角度來觀照這個「大」。
再從萬法之量,也就是數量的多少來看。比如在夢中夢到無量的人、無量的事、無量的山河大地,那麼做夢的你,有沒有增加一絲一毫一斤一兩啊?醒來以後夢境消除,你有沒有減少一絲一毫一斤一兩?多多少少都是我們一個人一個念之所變現啊。我們往往把「多」與「大」聯絡在一起,把「少」與「小」聯絡在一起。可是以做夢為例,即可觀照到大小、多少沒有區別。
有的人對夢不敢相信,那麼再以心為例。翻譯《妙法蓮華經》的法師鳩摩羅什七歲的時候隨母進廟燒香拜佛,他在外面把大殿門口的千斤寶鼎一手托起,如同玩紙人一樣,其他人嚇呆了:哎呀!這個小孩力氣這麼大啊?這個大寶鼎我們十個人也抱不起啊!當鳩摩羅什聽到他們的講話後腦袋裡就有了重量的概念,以致這個寶鼎也隨即唰地一下落地。他這時再用兩隻手來推寶鼎,它卻紋絲不動。由此這個七歲的小孩當下開悟。重量大小是不是我們的妄想執著?那個重、那個輕,那個寶鼎是不是還是一個東西?一念前一念後,天地之別,天地之別的東西還是一個東西。
再從萬法之相來看。大概是05年,我到山西陽曲縣傳法。一位69歲的老居士向我請法:「師父啊,有一個事情我到現在都想不明白。我有一天按照墓林僧劃道道念阿彌陀佛,唸到九點多一片光亮。我老婆從門外進來叫了一聲:黑咕隆咚的,你在幹什麼啊?」老婆這一叫著實把他嚇了一跳,眼前當下一抹黑,什麼都看不到了。這也就是說,連白天和黑夜都是假的。白天黑夜是不是有形有相啊?我們的心有沒有白天黑夜?在《楞嚴經》叫「同分妄見」。在《楞嚴經》第五卷,二十五位菩薩各說圓通法門:月光童子修水觀,進入禪定境界的時候肉團變成一團水;虛空藏菩薩修空觀,到了一定的境界肉團銷滅,變成無形無相的虛空。從這個肉團身就要明白,這都是我們的同分妄見在起作用。因為我們認為它是皮肉筋骨,所以要吃得好、要穿得好,這裡還要描得好、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