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講

叫「道種智」,知道萬法的來龍去脈,也叫「差別智」。所以這個總相智、一切智,一般地是從總體上、全域性上、根本上、戰略上來對這個世間萬法的觀照、認知;差別智、道種智帶有方法論,從具體、個別、區域性、戰術上來觀照一切萬法的來龍去脈以及相互之間的關係。所以總相智、一切智一般與世間法裡的世界觀相對照,差別智、道種智與世間法裡的方法論相對照。這兩種智慧圓融圓滿,叫「一切種智」。這是圓頓大法的智慧,是如來果地的智慧。

舉例子講,我把手掌升起來了,你知道這是五個指頭,知道一加一等於二,二加一等於三,這就是叫道種智,或者叫差別智。我們眼看手掌,心是不是能看到拳頭?你知道這些手指都是一個拳頭變現出來的,這就叫一切智,也叫總相智。那麼把道種智和一切智圓融以後,你不僅知道一加一等於二,而且知道一加一等於一,一加一等於八都是我,這就叫一切種智,圓融不二。

「正遍知」可與「如來」相對應。我講了這麼多話,是不是都是各種各樣的差別智?講之前在不在心裡?那就是總相智。當我講出總相智就是差別智,差別智就是總相智的時候,就講出了一切種智。明白這個道理以後,無量的萬法,我們隨拈一法都能講得清、道得明。提醒各位,你們要非常非常珍惜老師的勞動成果,這些說法你到哪裡都找不到,佛學大辭典也找不到,這叫我們當下明心見性。

如來十號第四,叫「明行足」。可以分說為「明足」與「行足」。明足證菩提果,行足證涅盤果。也把它說為「兩足尊」。兩足尊可不是美國人理解的兩足尊,說我們的腦袋拜倒在佛的兩足之下,表示對佛的恭敬。這種解法能使眾生對佛升起恭敬心,能得福報,但是與開智慧沒有關係。「明足」,是明心見性,見「一心三藏」之法理法義;「行足」,菩薩萬行,無量智慧德能來莊嚴,叫「行足」。「明足」實際上就是「正遍知」。怎麼「明」?明白了道種智,明白了一切智,明白了一切種智,在佛法裡也叫「智德」。「行足」在佛法裡也叫「斷德」——斷除了一切的煩惱習氣而成為菩提,了生脫死,證如來果位。特別強調,沒有明足,你行足不了。菩薩萬行你怎麼修?誰都沒有辦法修。

如來十號第五,叫「善逝」。「善」,在這裡解釋為善於;「逝」,就是逝世。善於幹什麼?善於死,也就是「死得好」。世間人講死得好,認為你是罵人、挖苦人。在這裡來講啊,卻是正法。怎麼叫死得好?死得好的當下就是生得好,你沒有死才叫死得好。凡夫死的時候很痛苦,來世還要下三惡道或者六道輪迴,不叫「善逝」。

修方便法、修些外道法的人、昇天的人,他死的時候沒有痛苦,笑眯眯地走,可以坐在那裡走,可以站在那裡走,也可以躺在那裡笑眯眯地走,但他修的是人天福報,修的是色身調整,在氣功裡叫坐化,也不叫死得好。

阿羅漢、辟支佛解脫肉團身這種分段生死,證得一個人我空,他不敢再現人相、天相、鬼相來教化眾生,也不叫死得好。為什麼?他有恐懼心啊!生怕再現人相、天相再受輪迴,他不自在。

通教菩薩證空性,他不能以無量的色身三昧像圓頓菩薩那樣廣結善緣,也不叫「善逝」。即使是明心見性的菩薩,他在究竟圓滿成佛之前仍然有生死來去之形,願身再來的菩薩也投胎,他死了以後也不叫「善逝」。

唯有究竟極果如來方稱「善逝」,不住生、不住死、不住中流,生當下就是死,死當下就是生。他證得一切的萬法與自己同呼吸、共命運,息息相關;大至佛剎、小至微塵,有相無相,無非諸佛法身真常,這叫「善逝」。修行的最終目標就是證得「善逝」。這個「善逝」用四種涅盤來講,叫「無住大涅盤」。極果如來不住於一形一相,而住於一切形,住於一切相,這叫「善逝」。以此我們來觀照,佛法不可思議,心法不可思議,眾生法不可思議。

如來十號第六,叫「世間解」。這個「世間」包括世間、出世間以及器世間。世間、出世間是講正報,講有情,器世間是講依報、講無情。究竟成佛以後,對三千性相、三世間一切的萬法全部見到、證到,然後以此教化眾生,叫「世間解」。前面的「明行足」、「正遍知」都是「自利」,後面的「世間解」是「利他」,這是諸佛菩薩自利、利他的兩種功德。圓頓大教的菩薩,在某種意義上就是「世間解」。一切的萬法隨手拈來,你給我講個一清二楚,叫「世間解」,與辯才無礙智相對應。

如來十號第七,叫「無上士」。這個「士」,在傳統裡是對那些有權威、有地位、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