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第32講吓

同類不用講,不同類呢?三斤風就是八斤雨,八斤亮光就是九兩聲音,好不好玩吶?世間法講不通,在圓教裡統統講得通。有其理必有其事,有其事必有其理。我們的心不可思議。

菩薩發心,不會計較別人對自己如何長短,只是一心想怎樣去教化眾生。因為你是悟者,你在悟中,他就是你,他就是我們的真心本來面目。真正搞明白了,你身上的附體會拜你為師。有邪魔入侵的時候,只問你心亮不亮,只問你心軟不軟。這個時候你是不是應該生歡喜心呢——哎呀,我痛苦就痛苦點吧,一起聽印廣法師講《楞嚴經》,咱倆一起成就。你如果老是帶著輕慢心、恐懼心、對立的心——哎呀,哪個高人慈悲慈悲,你給我把這個老祖宗送掉吧——他才賴著不走呢。實在不行,這個命送給你算了,正好往生到極樂世界去,我不信你來世還附到我身上來。他真正把那個心樹立起來,那個邪魔能不能附得上啊?為什麼不能?他心量大了,心亮了,那陰間的眾生眼睛睜都睜不開,根本靠近不了你。我們在任何情況之下,都要善用其心,善待別人,善待一切。他來找你麻煩,你應該感恩他幫你消業障。吃苦了苦,你感恩都來不及,沒有哪一法不是道。讓你受騙,讓你痛苦,是不是都是道場?都應該感恩,這是真的。這就叫「性圓周遍」,圓了沒有?周了沒有?遍了沒有?可不是來講口頭禪吶!

「本不動搖」,講虛空當然不動搖,那這個小空動搖了沒有啊?你挖了一個空,沒有挖之前它在不在這裡?挖了以後是不是還在這裡?那我們這個水從這裡流到那裡去,水動搖了沒有?沒有。盡虛空遍法界是不是它自己一個本體啊?它有沒有流到心外去?我們看到是動搖,實際上動中有不動。我們這一世是揚州人,前世是北京人,前前世是天人,你動搖了沒有?盡虛空遍法界哪一個不是你呀?越是真理越簡單。假傳萬卷書,真傳一句話。就是如是我聞,就是阿彌陀佛,就是本來虛妄,就是如來藏妙真如性,這幾句話就是一句話。把哪一句話搞明白,你都解脫了。

「當知現前地水火風均名五大」,前面沒有講,這裡冒出個均名五大,是因為講空無形無相性圓周遍,我們容易理解;而講地水火風性圓周遍,不容易理解,是加深我們的觀照。比如那火把水蒸乾了,水滅了沒有?它是不是變成了氣?那麼氣生了沒有?這是「本不動搖」,變來變去還是它自己。「皆如來藏,本無生滅。」

阿難!汝心昏迷,不悟四大元如來藏:這是重複解釋。「汝心昏迷」,以阿難這個當機來說一切在迷惑顛倒中的眾生,迷於佛知佛見,惑於名聞利養。「不悟四大」,一切的名聞利養從肉團身到金銀財寶,有沒有離開這個四大?是不是都是地水火風四大組成的?所以在《過五關度六將證菩提》裡,第一關就是四大假合,使我們首先對宇宙人生的本來面目有個基本的瞭解。「元如來藏」,四大怎麼來的?是不是心現出來的?是不是意識變出來的?在沒有變出來之前,我們的心是不是無形無相啊?在變現出地水火風以後,地水火風當下還是那一個念。

當觀虛空,為出為入?為非出入:如果把虛空當成是出,當成是入,那就叫因緣戲論法。如果把它當成是「為非出入」,是自然的,那叫自然戲論法。注意,真心本來面目可以不變隨緣,隨緣不變。所以,有出入無出入,它不妨出入,你怎麼樣講都行。

汝全不知,如來藏中,性覺真空,性空真覺:如果按照前面的格式,應該是「性空真空,性空真空」。虛空的本性就是無形無相的真空。虛空雖然沒有形狀,但它畢竟還有形。而真空之性當下就是有形有相的那個虛空。這裡改成「真覺」,是為了方便理解。

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這段經文不再解釋。因為這個虛空比較特殊,這裡作個補充提示。我們隨著同分妄見而現出這個大虛空界,而凡夫、天人、菩薩、如來所體會的虛空之境是天壤之別。因為各人的心量不一樣,所以虛空的大小也不一樣。

如一井空,空生一井。十方虛空,亦復如是。圓滿十方,寧有方所?循業發現:以一個「井空」來比喻無量的井空,一即是多,一多不二。講經說法的人要學會由淺入深,由點到線,由線到面。這就叫圓人說法,無法不圓。「寧有方所」,哪有什麼方向?哪有什麼處所?方和所是我們凡夫的一種分別。真心本來面目沒有一方一所,但是它可以現一方現一所。《金剛經》講空和有是不是相對?《大方廣佛華嚴經》講也空也有,講能生所生,能造所造,所以這也是對待法。唯有《法華經》《楞嚴經》講圓滿大法——萬法都是一個念之所變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