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陀佛,還不知道阿彌陀佛是誰;想往生極樂世界,還不知道極樂世界在哪裡。
「一切眾生」,一個不卯——不管是凡夫還是修行人,不管是一切佛、一切菩薩、一切眾生,一個都不卯。就是文殊菩薩在《楞嚴經》第六卷講:「歸元性無二」。這是對一切眾生而言。要成佛,先要明心見性。「歸元」,就是成佛;「性無二」,「性」,就是明心見性。它沒有講「歸元相無二」。
比如用一塊銅製成佛、製成菩薩、製成人、製成牛、製成馬,相是不是無量?性是不是都是一塊銅?要明白這個道理。我這個拳頭變成了錘子、變成了剪子、變成了掃把、變成了木排、變成了兔子的耳朵,它可以這樣變,還可以那樣變,變來變去。相是無量的,性呢?就是一個拳頭。明白了性就是拳頭,那麼拳頭是不是錘子?錘子是不是剪子?用數學裡面的等量代換,有沒有哪一樣不是哪一樣?這個「拿手好戲」,每一個人都要學會。盡虛空遍法界就是一個拿手好戲。
再比如做夢,夢中一切的一切是不是做夢的一個人一個念變出來的?既然一切的萬法都是一個念,那一切的一切有沒有哪一樣不是哪一樣?夢中那麼多人有沒有第二個人吶?再提醒你們:講沒有的扣5分,講有的也扣5分!就是有沒有,叫不二法門——既是無量,還又是一。
「從無始來」,無始就是無始;你不要講總有個開始,沒有開始。許多同修問:既然講一切東西都是一個真心變出來的,真心從哪裡來?諸佛菩薩千口一詞:法爾如是。你非要追究從哪裡來,諸佛菩薩沒有辦法回答,只有把嘴巴掛到牆壁上,你去問牆壁去。講到這裡,無話可說。因為無始啊!本來就是啊!由此我們判定,時間的長短、過去、現在、未來都是妄想,前無始,後無終。如果有始有終的話,我們還修行成佛幹什麼?反正大家最後都完蛋,早晚都是死。所以這個「無始」不能解釋為最初。沒有最初,也沒有最後,還沒有中間,當下就是一個念。諸佛出世就是要講這個妙法。
「生死相續」,在後面第四卷會講到三種相續——眾生相續、世界相續、業果相續,實際上就是講生死相續。講「生」和「死」都是方便說,講到底都是我們真心變現。我們的真心本來面目不是生也不是死,也不是不生不死。它可以變現生、變現死,變現不生、不死。這個法要好好觀照啊!說是證「無生法忍」,當我們證到無生法忍的時候,無生法忍也變成邪法。也就是「見真重增一重塵」。什麼無生法忍?那我這個有生法忍是不是我?無生法忍也是我,有生有死還是我,都是我變現。真心本來面目非有生、非無生,它可以現有生、現無生。
能把這個道理徹底搞明白的人,他會高興得在地打滾、狂呼亂叫:「我解脫了!我成佛了!」不需要佛給他授記,他自己給自己授記。佛不度人,唯人自度。佛只講此理,看你明白得怎麼樣。所以這個《楞嚴經》就相似於世間講哲學、講科學,一切的世間法它離不開哲學指導。
眾生無始以來執著於有生、執著於有死,執著於太陽昇起與落下,執著於白天過去黑夜來,都是在有形有相中執著;執著於升官發財、壽命長短,卻不懂得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一個人、一個念。一切的造作都是「自心取自心」。開口吃飯,飯是誰?是不是自己?明爭暗鬥,鬥來鬥去是鬥誰?斗的是自己呀!他認為是別人啊!明白此理,你真正是恍然大悟啊!然後你才感覺到《楞嚴經》最簡單,《楞嚴經》是學前班吶!我們過去的一切都是在迷惑顛倒,《地藏經》怎麼講的?南閻浮提眾生,開口就是錯的,動念就是錯的,我們卻自以為是。「怎麼會錯?大家都是這麼認為的!」大家都是這麼認為就對嗎?在佛法裡叫「同分妄見」。《楞嚴經》後面講了眚眼——也就是眼睛有毛病的。有個大男子買了一雙大紅鞋,他非講這就是黑鞋。這是比喻。我們現在都戴上了有色眼鏡,非常頑固地認為我想的就是對的。可一旦明白了,一悟一切悟。「風起雲湧演楞嚴」啊!
「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常住真心」就是「大佛頂」,就是「一心三藏」。
「阿羅漢、辟支佛認為的常住真心」是人我空——這個肉團身是假的,我證得一個靈體,也就是第七識,這就是我。我無形無相,再也不受六道之苦,他認為這是常住真心,其他人都是其他人,泥巴是泥巴、瓦塊是瓦塊,都是我的外部環境。
「藏教菩薩認為的常住真心」就是第六識的妄心——我修無量的行善斷惡法門,將來要像佛那樣三十二相,將來我為大家服務;我是我、你是你、他是他,每一個人都有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