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第40講

那!如一水中,現於日影,兩人同觀水中之日,東西各行,則各有日隨二人去,一東一西,先無準的。

這個例子是不是很有意思啊?我們兩個人隨便分手的時候,這也涉及到兩種妄見。首先同分妄見來講,大家都認為太陽在水裡的影子跟人方向保持一致;別業妄見,一個人往東就感覺影子跟著往東,一個人往西就感覺影子跟著往西。這是不是講我們的真心隨緣顯現吶?

先無準的:這是由於各人所造的業不同。太陽並沒有說一定要在水裡向東或者向西分開,沒有這個規定。「先無準的」,而是隨各人所造之業而定。

不應難言,此日是一,云何各行?各日既雙,云何現一?宛轉虛妄,無可憑據。

不應難言,此日是一,云何各行:對於這個情況,大家都不會有疑問,都知道這是影子,這是我們的同分妄見,你這樣問的話——怎麼一個太陽能同時跟著兩個人走呢——真是節外生枝。

各日既雙,云何現一:這是昧於同分妄見和別業妄見。否則他就不會問出這種可笑的話來。

宛轉虛妄,無可憑據:離開對一心三藏的觀照,我們對世間一切的萬法都是顛倒妄想,除了顛倒就是妄想,除了妄想就是顛倒。「無可憑據」,是指沒有辦法用第二義諦這種邏輯推理來搞清楚事情的本來面目。唯一可以憑據的就是一心三藏,萬法都是由我們一個念之所變現,萬法就是一個自己,這個憑據在大乘法叫一實相印。

富樓那!汝以色空,相傾相奪於如來藏。而如來藏,隨為色空,周遍法界。是故於中,風動空澄,日明雲暗。

這就明顯體現出菩薩與凡夫所根本對立的兩種心態。

汝以色空,相傾相奪於如來藏:這個「汝」就是指沒有明心見性的凡夫;「色空」,他把色和空用凡夫的心態來對待而相互障礙。凡夫迷於藏性,在佛法裡叫背覺合塵,他不懂得即空即有。自性本來無礙,是自己著相昧理,無礙而成為有礙。

而如來藏,隨為色空,周遍法界。是故於中,風動空澄,日明雲暗:這裡在進一步地說明,由於諸佛如來圓融圓滿圓通藏性之理,所以在整個十法界中自在地變現。風動、空澄也好,日明、雲暗也好,都是比喻,都無所障礙,都是它。大至佛剎,小至微塵,有情無情萬法,無非諸佛法身真常。再次提醒,不能用我們地球人的耳聞、目睹、所感受的——這是泥巴、這是電燈、那是水泥柱——來妄自執著,這是我們的同分妄見。在諸佛菩薩眼裡,一切都是自己。

眾生迷悶,背覺合塵,故發塵勞,有世間相。

眾生迷悶:還是執相昧理,悶在相上,迷在性上。背覺合塵:「背覺」就是昧性,「合塵」就是執相向外攀緣。所謂「背覺」,真正背了沒有啊?他那個合塵當下是不是覺啊?似背而非背,非背而背。他得不到覺的妙用叫背,他的覺跟佛菩薩相比,有沒有少一絲一毫啊?諸佛菩薩跟眾生就是共這一個覺。他雖然背了,有沒有離開這個覺啊?沒有,他是不是在覺中啊?這個塵當下是不是還是他呀?是不是還是一個東西?

故發塵勞:「故」是講因緣果報,「發」是顯現。「塵」是指身苦,六道輪迴之苦,「勞」是指心累,迷惑顛倒。貪心、嗔恨心、發財的心、享受的心都叫勞。官大錢多,既要想辦法怎樣去快樂享受,又要想辦法來增加財產,還要想辦法防止別人來算計,活得累不累啊?唯有修行人看破放下,心裡坦蕩,隨時隨地可以迎接那個莊嚴時刻的到來,你多自在。圓頓大法怎麼講,煩惱就是菩提,苦就是法身,造業就是解脫,它是一個東西,隨著我們這個心的迷與悟在隨緣變現。有世間相:世間相就是十法界相。

我以妙明不滅不生合如來藏。

我以妙明:就是我以明明白白的現在這個肉團身,我以明明白白的山河大地在相就見性。不滅不生:是對生說不生,對滅說不滅。

合如來藏:因為世間這個妙明相是不是生住異滅啊?對生住異滅說非生住異滅,在相即性,這叫「合如來藏」。當下這個不空如來藏就是空如來藏,也就是不二法門。為什麼能合起來啊?因為有個空不空如來藏,是智慧妙用,是報身功德。明心見性的人在某種程度上證到事無礙法界。怎麼事無礙法界呀?有形有相當下就是無形無相,當下就是性,它沒有感覺到我現在有什麼障礙。

而如來藏唯妙覺明,圓照法界。是故於中,一為無量,無量為一;小中現大,大中現小。不動道場遍十方界,身含十方無盡虛空,於一毛端現寶王剎,坐微塵裡轉大法輪。滅塵合覺,故發真如妙覺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