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壞,袁世凱在國會宣佈解散中華革命黨、國民黨,撤除兩黨在國會內的議員,當然就算把他們全趕出去依然無法獲得國會多數議席,所以他開始對進步黨下手,這些進步黨的議員們早已被袁世凱修理的沒有脾氣了,透過一系列的運作,袁世凱將國會多數議席控制在了手中。
接著他透過國會正式任免他為中華民國世襲終身制大總統,後來一想總統都當到這分上了,還要國會幹什麼,解散了吧,國會沒有了。
共和、臨時約法此時都成了一種形式。
藉著楊洪森這個假想的強大敵人,袁世凱讓蔡鍔對北洋進行整編,只是這個軍事整編進行的很不順利,反對的人很多,其中段祺瑞就是一個。
段祺瑞反對由南人主持整編,袁世凱不信任蔡鍔,但卻仍要用他,北洋陸軍暮氣已深,再不求變、求新,南方這個假想的敵人就會成為真的敵人了,而且袁世凱要透過整編,削弱段祺瑞、馮國璋在軍隊中的影響,讓他的兒子上位。
此時,袁世凱對國事有一些力不從心,足疾以及其它老年病一直困撓著他,而他的精力大大的不如以前了。再加上,段祺瑞、馮國璋針對他的軟對抗,自解散國會身邊沒有幫手,一個幹著二人的活。
袁克定帶的新1師到是有謀有樣,但是他心裡清楚,那是因為蔡鍔這樣人在那裡看著。
他的那種因自卑而產生的優越感讓他無法與軍隊的老人和睦相處,他身邊那套年輕的班子更多是一群迎風拍馬之徒,袁世凱一個也看不上眼。在整編問題上,袁世凱原本的意思是想讓袁克定藉著這次機會,恩威並施把北洋的將領攏到身邊,但在實際操作過程引起了北洋將領極大的不滿,這些將領把所有的不滿全撒在了蔡鍔頭上。
蔡鍔在政治上不反對袁世凱上臺,甚至不反對袁世凱搞獨裁,而他的底線是帝制,中國不能走清朝的老路這就是他的底線,再者說老袁都那麼一大把年紀了,他搞獨裁還能搞幾年,他那個兒子就算繼承他的位置,沒有人支援人,最後還不是被趕下臺的份。他乖巧地與袁世凱的周旋著,在袁世凱解散國會,宣佈獨裁後,他是第一齣來支援的。袁世凱讓他重整北洋陸軍,他也是積極行動,老袁把小袁調去“協助”,他也是緊緊的團結在小袁的身邊。
袁克定對蔡鍔很滿意,而整編北洋關鍵就壞在他對蔡鍔太滿意了,而蔡鍔讓袁克定唯一可以挑剔的地方就是出身。
小蔡同志不但苦幹而且實幹,他總吃的比人少,乾的比人多,實在是軍人的楷模,國人的典範。
小袁是越看越喜歡,尤其是在軍事領域,小蔡一頓神侃,就能讓小袁找不到北。小蔡那可是大名鼎鼎“日本留學士官三傑”,當年蔣方震第一,他就是第二,軍事造詣極深,尤其在北京與蔣方震這廝混在一起後理論水平越加精深。侃小袁,那還不是來一個侃一個。
第二十一章
蔡鍔是一個好老師,歷史上他教出了一大批頭上角的猙獰之輩。
在教導袁克定時,他不以老師,而以下屬自居,這讓習慣於高高在上的袁克定極爽。
為了提高小袁同志的軍事興趣,常常拿南北戰爭期間,皖軍與北洋軍的幾次戰例做切入點,分析戰局以及應對之策,尤其對南昌、南京兩場轉折型的城市巷戰做了點評。
袁克定從蔡鍔學到皮毛轉身面對老段、老馮這等元勳時,把蔡鍔的點評施展在了他們的身上,而且那種高高在上,不可一視的態度,段祺瑞、馮國璋哪裡能忍下這口惡氣,打了一輩子仗,為北洋,為袁家流血、流汗,結果在這麼多人的面被狠狠地奚落了一番。第二天,這兩位大輩子從來沒有協調一致的對手,同時宣佈辭職,而且還是同一理由——“突染病疾”。
袁太子在北洋大搞陸軍整編,最後與蔣太子在上海“打老虎”結果相同,不了了之。
蔡鍔是一個聰明人,所以他自己主動向袁世凱打了一份辭職報告。
“本人自知能力有限,未能完成總統重託,實在沒有顏面在總長的位置坐下去了,希望總統允我辭職。”
老袁順水推舟讓蔡鍔下課,並且讓袁克定到段祺瑞、馮國璋賠罪,自己又主動上門請段祺瑞出任陸軍總長,
段祺瑞一早就把老袁給看穿了,老袁打算把這個天下讓給兒子,他兒子與自己又不上路,而自己這輩子坐到陸軍總長也就算到頭了,再向上撐死了也不過是內閣總理,與其到時候當一個擺設,那還不如急流湧退。
“總統,我真有病,馮國璋的病其實是心病,陸軍總長非馮國璋不能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