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朝廷多有諷刺,恐有誤無知百姓視聽之憂。”乾隆道。
青依心裡暗暗焦急,但又無計可施。乾隆對百姓的言論控制素來嚴格,聽他的語氣對此書的出現有些不悅。
作者有話要說:我為什麼要寫到《紅樓》啊,還要寫曹雪芹,這不是找抽麼?……我已經寫了兩天了,還沒有寫到一章,看的資料搞得我頭暈腦脹的……自作孽,不可活啊!淚奔……
偶遇
“皇上,這本書我們才讀了前四十回就下定論,有些言之過早了,一本書沒有全本,是很難下評論的。而且此書寫的主要是兒女私情,並不涉及國家大事,我看了之後也只是關心寶黛最終能否有情人終成眷屬而已。”
乾隆笑著點了青依額頭一下:“你的水平也就能看見兒女情長而已,再高深一點的,你也看不出來!”
青依微翹了嘴:“我是小女子,能見的就這麼多,不行嗎?”
乾隆見她嬌俏的模樣,心中愉悅,呵呵笑道:“行,怎麼不行呢?”
青依笑著回視乾隆,心裡悄悄抹了一把汗。
她不敢再在乾隆面前看那本《紅樓夢》,便申請回輕蕪殿去。乾隆看她腳傷已無大礙,便準了。
青依回到輕蕪殿,一直看到深夜,一口氣將四十一回至八十回看完,心裡恨不得馬上得到剩下的幾十回,知道最終的結局。
但不能再讓乾隆關注到這一本書,自己以後得想辦法弄到全本。從前八十回的情況看來,曹雪芹此時可能已經基本寫完了這本書。既然身在曹雪芹的時代,怎能不想辦法知道《紅樓夢》的最終結局呢?
過了幾日,乾隆空閒,帶著青依駕臨西郊園林,檢視園林建築的進展。乾隆仔細地向青依解說了這座園林的建設情況,還不時詢問她的意見,看來是在履行他在青依生日時的承諾,讓她參與三山五園的建設。
青依此時才知道,原來後世的仁壽宮此時名為勤政殿。
“圓明園不是有一座勤政殿了嗎?”
“是啊,以後這座園林建好後,朕會經常來,但卻不只是為了娛情山水,國事政務也不可以懈怠,所以朕將這裡也命名為勤政殿。”乾隆縱目而望,這裡的雪景比圓明園更加恢弘大氣。
“天氣有些冷,有沒有興趣陪朕去登壽山一覽此地全景?”
“好啊,反正今天都沒有下雪,我們可以一路走上去。”青依欣然允諾。
登上壽山,來到大報恩延壽寺,兩人進去上了一炷香。
乾隆道:“你還記得這座寺廟嗎?”
“記得。這是皇上為了慶賀皇太后六十聖壽而建。”
“嗯,皇額娘從深閨嫁入深宮,沒有機會見識外面的山水美景,所以特別喜歡遊山玩水,朕也是如此,‘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去各地走一走,比只看大臣們上的奏摺強多了。但朕的身份不允許朕四處遊歷,即使陪著皇額娘去遊歷江南,也只能偶爾為之,過於頻繁,就擾民傷財了。所以一定要建設好京畿四圍的園林,儘量集合南北之美景,讓皇額娘和朕不必遠行千里,也可以感受山水之樂。”
青依心裡訝異,想不到乾隆會說出這樣的一番話來。歷史中的乾隆六下江南,四次都是陪皇太后出行,但從來沒有人認為這是乾隆盡孝之舉,都認為他是為了一己之私,為了江南的美景、美人而去。
“皇上出巡如果是微服,或是像聖祖皇帝一樣輕車簡從,去各地遊歷對百姓們的影響就不會如此之大。”
“微服而行,難以保證安全,輕車簡從也一直是朕南巡時的要求,但上諭下違,各地想乘機阿諛奉承、彰顯政績的官員不在少數,朕屢禁不止啊。這次你也看見了。”乾隆憂心忡忡道。
六次南巡造成的惡劣影響確實不是乾隆一個人造成的,還有不少推波助瀾的手。
青依寬慰一笑:“那麼今日我們好好看看這西郊園林,皇上集天下最好的能工巧匠,一定能將它建得比江南更美!”
遊覽完壽山,已經是申時,乾隆和青依在勤政殿一同用了一些點心。乾隆叫祿全拿來兩套便服,叫青依換上。
“今日恰好有空,就微服在京郊走一走吧。”
能到外面真正感受一下百姓生活,青依自然求之不得。
兩人攜手在田間小巷裡行走,祿全、採蕭等人也換了便服,叫了幾人抬著一頂小轎在後面跟著,自然附近還少不了那些暗衛們。
行到一個簡樸的小村落,遠遠就見到有幾隻風箏在天上高高地飛著,還隱約傳來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