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滇緬公路的運輸一直非常緊張、繁忙。翁家貴和所有的南僑機工一樣;來回地奔忙於滇緬公路上,運回軍需,送出中國遠征軍。但他還是沒有忘記迎娶他的美麗新娘。年底,他向所在中隊請假兩天,趕回保山。在保山“鴻運酒樓”,南僑機工翁家貴與保山姑娘羅春芳舉行了簡樸的婚禮。同是海南籍的機工羅傑帶著一個車隊的幾名南僑機工趕到保山參加婚禮,成為他們婚姻的見證人。嬌小的新娘時年十六歲,就讀於保山女子中學。她的伴娘範永華是其同桌。喝完喜酒的第二天,坐在教室裡的範永華就被來犯日軍的炮彈當場炸死了。新娘羅春芳新婚燕爾,幸運地躲過了那次災難。參加完婚禮迅即離開保山的羅傑,幾天後再次過來看望這一對新人。幾個機工聚在保山的“僑心咖啡店”喝咖啡。第二天,此咖啡店就被來犯的敵機炸成了一片廢墟。
若干年來,翁老一回想起他的婚禮,就會詼諧地說:“我的婚禮聞到了硝煙,但與硝煙擦肩而過,是鋼鐵婚!”
如今牽手已六十多年的翁家貴夫婦,當年俊俏的新娘已成一白髮老婦。每天清晨,翁老煮好牛奶咖啡,與他相濡以沫的妻子共飲;他依然保持著南洋的生活習慣。
叔侄三人同赴國難
在我熟悉的幾位老機工中,羅開瑚是最年輕的一個,他今年八十八歲。2005年年末的一個下午,為收集整理南僑機工史料,我對機工王亞六、羅開瑚進行訪談。由此得知,機工羅開瑚是叔侄三人同時報名回國的。
下面是對羅開瑚的訪談實錄:
問:羅老,請您講講當年你們回國抗戰的那一段歷史。您的祖籍,出生地?
羅:我的祖籍是海南島,我於1918年出生在海南文昌縣。1936年,我18歲時離開家鄉到南洋,即馬來亞太平。
問:您為何出國?
羅:因家鄉的生活困難。我父親原在新加坡開一面包廠。1929年世界經濟不景氣,1935年父親過世,我就到馬來亞找我叔叔。
問:到馬來亞做何職業?
羅:先在酒店洗碗、記賬,後來就學配料、配酒。
問:生活過得怎樣?
羅:在馬來亞生活過得不錯,吃飯免費,來酒店的外國人給的小費很多,生活是沒問題的。
問:在南洋學到什麼技術?
羅: 當年在太平有個海南俱樂部,有幾十個海南青年。在那裡打乒乓球、網球、拳術等;聽說國內需要司機,就互相鼓勵,一起去學開車,學成之後就報名回國。
問: 學車的目的呢?
羅:就是為了回國。
問:當年抗戰爆發,你們身在馬來亞是如何想的?
羅:因海南島已失守,想到家園已被日本侵略者佔領,有機會一定要回國跟日本人拼;又看到當地馬來人、印度人當亡國奴的那種悲慘命運,我們不可能像他們一樣當亡國奴,所以,我們在太平的三十多名海南人就一起報名第八批迴國。
歲暮時才認識他們(2)
問:得知陳嘉庚先生組織回國服務的訊息是如何想的?
羅:當年南洋每一個地方都有南僑籌賑分會。我叔叔是太平海南分會的負責人,他很愛國,鼓勵我們回國。所以,這批青年報名很積極,我和我的倆侄兒就一起回來了。他們一個叫羅豫江,另一個叫羅豫川(又名羅傑)。
問:報名時需要什麼手續?
羅:主要是汽車駕駛執照和一名擔保人。
問:擔保人的作用是什麼?
羅: 要擔保報名回國的人品行端正,無不良行為。
問:還記得您的擔保人嗎?
羅:這個不曉得了。大概是我叔叔吧,我們叔侄三個報名後,所有的手續都是他去辦的。
問:報名合格後多長時間回國?
羅:一個月吧。要集中、談話。
問:當年抗戰爆發後南洋華僑的思想狀況如何?
羅:當年的海外華僑,那種愛國熱情是我在國內還沒有看見過的。他們不管做何職業,白天賣花,晚上籌款;再加上報紙的宣傳,就覺得國家一定不能亡,有機會一定要回來參加抗戰。
問:還記得當時報紙的宣傳內容嗎?
羅:最記得的是“上海八百壯士”,他們不怕日本人,不怕犧牲,激起了我們報效祖國的熱情。
問:當時南僑總會具體做哪些工作?
羅:做募捐和宣傳國家抗日的很多事,出錢、出力,一般是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