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斷續續一直有人寫,但已不再是一種重要的詩體了,反而在辭賦、頌、贊、誄、箴、銘等特殊的韻文文體中,運用得很普遍。
東漢王朝繼續設立樂府,採集民間詩歌。一般認為現存漢代樂府民歌,大都是東漢樂府機構所採集的。這些作品基本上都收入了宋代郭茂倩所編的《樂府詩集》。東漢樂府民歌中整齊的五言詩越來越多,藝術上也越來越高。在東漢樂府詩中,辛延年的《羽林郎》、宋子侯的《董嬌嬈》、蔡邕的《飲馬長城窟行》等五言詩的出現,可以大略看出樂府民歌對文人創作的影響,和文人在民歌基礎上的改造與提高,說明樂府詩的創作開始受到文人的重視。
東漢前期,楚歌已逐漸退出詩歌舞臺,但還有個別作品值得重視,如梁鴻的《五噫歌》。此後,以班固的《詠史》詩為代表,標誌著五言詩正式登上了文人詩壇,開始取代楚歌的地位,在文學史上有重要的意義。東漢中後期文人詩歌的內容,一方面具有批判精神和反傳統精神,一方面非常注重抒情,而歌功頌德之風已消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