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9部分

典籍的任務。《史記…孔子世家》載:“孔子之時,周室微而禮樂廢,詩書缺。追跡三代之禮,序書傳,上紀唐虞之際,下至秦繆編次其事。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足,則吾能徵之矣。觀殷夏所損益,曰:‘後雖百世不知也,以一文一質。周監二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故書傳禮記自孔氏。”“古者《詩》三千餘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禮義,上採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於衽席,故曰:‘《關睢》之亂以為風始,《鹿鳴》為小雅始,《文王》為大雅始。三百五篇孔子皆絃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禮樂自此可得而述,以備王道,成六藝。”孔子修訂整理過的典籍有:《詩》、《書》、《禮》、《樂》、《周易》、《春秋》。其中《詩》是一部文學教材,《書》是一部政事教材,《樂》是音樂教材,《春秋》是歷史教材。經過孔子修訂的六部典籍,自然也就融入了孔子的思想。中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中,最早的有意識地開展詩歌教育的學者是孔子,他以自己的睿智認識到詩歌的多種作用,提出了詩歌教育的內容與方法,形成了比較完整的詩歌教育理論。西漢“獨尊儒術”以後,這些典籍自然也就成了封建社會的經典教材,《詩經》就成為中國古代最重要的詩歌教材。

春秋時期,四言詩已經十分成熟,作詩言詩蔚然成風,舉凡廟堂祭祀、外交應對、親朋酬答,都離不開詩歌的創作和應用——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的出現就是明證,其中的一部分詩篇便是這個時期的作品。詩歌的初步繁榮,為當時開展詩歌教育提供了豐富的教材。當時,南北方的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北方的主要文化典籍,如《詩》、《書》、《禮》、《樂》等,也已成為楚國貴族誦習的物件。《左傳》就有記述楚人賦誦或引用《詩經》的多個例子。由此可見,春秋末期的詩歌教育在楚國上層社會是相當普及的。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紀)至春秋中葉(公元前六世紀)約五百年間的詩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詩”,有目無辭,不計在內),最初稱《詩》,漢代儒者奉為經典,此後才稱《詩經》。《詩經》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包括《周南》、《召南》、《邶風》、《啵�紜貳ⅰ段婪紜貳ⅰ鍛醴紜貳ⅰ噸7紜貳ⅰ鍍敕紜貳ⅰ段悍紜貳ⅰ短品紜貳ⅰ肚胤紜貳ⅰ凍路紜貳ⅰ惰矸紜貳ⅰ恫芊紜貳ⅰ奪俜紜罰�彩�濉豆�紜罰��話倭���弧堆擰釩�ā洞笱擰啡��黃��緞⊙擰菲呤�鈉�弧端獺釩�ā噸芩獺啡��黃��渡趟獺肺迤��堵乘獺匪鈉�U廡┦���推湓�吹男災識�裕�際歉棖�母璐省!賭�印��稀匪擔骸八淌��伲�沂��伲�枋��伲�枋��佟!幣饢健妒�啡�倨���傷杏健⒂美製餮葑唷⒏璩��槲琛!妒芳恰�鬃郵蘭搖酚炙擔骸叭�儻迤��鬃詠韻腋柚��鄖蠛仙亍⑽洹⒀擰⑺討�簟!閉廡┘鞘鏊得韉筆薄妒��酚胍衾趾臀璧傅墓叵凳�置芮小!鬥紜貳ⅰ堆擰貳ⅰ端獺啡�糠值幕�鄭�褪且讕菀衾值牟煌�!鬥紜肥竅嘍雜凇巴蹣堋倍�源�械胤繳�實囊衾鄭��濉豆�紜肪褪鞘�甯齙胤降耐練綹枰ァ3�噸苣稀貳ⅰ墩倌稀凡��誚�⒑閡淮�猓����諢坪恿饔頡Q攀恰巴蹣堋敝�鄭�龐小罷�鋇囊饉跡�筆卑淹蹣苤�摯醋魘欽����浞兜囊衾幀!洞笱擰貳ⅰ緞⊙擰分�鄭�笤計湟衾痔氐愫陀τ貿『隙加行┣�稹!端獺肥親�龐糜謐諉砑漓氳囊衾幀!睹��頡匪擔骸八陶咼朗⒌輪�穩藎�雲涑曬Ω嬗諫衩髡咭病!閉餼褪撬痰暮�搴陀猛盡�

《詩經》的作者成分很複雜,產生的地域也很廣。除了周王朝樂官制作的樂歌和公卿列士進獻的樂歌,還有許多原來流傳於民間的歌謠。周王朝建立了採風制度,派專門的采詩人到民間蒐集歌謠,以瞭解政治和風俗的盛衰利弊。其中一些民歌可能是由各國樂師蒐集整理的——樂師是掌管音樂的官員和專家,他們以唱詩作曲為職業,蒐集歌謠是為了豐富他們的唱詞和樂調,各諸侯國將採集的民歌獻給天子,於是這些民間歌謠都彙集到朝廷裡了。各個時代從各個地區蒐集來的樂歌,一般認為是儲存在周王室的樂官太師那裡的。他們顯然對那些面貌互異的作品進行過加工整理,有所淘汰,有所修改。所以現存的《詩經》,語言形式基本上都是四言體,用韻規律大體一致。古代交通不便,語言互異,各時代、各地區的歌謠,倘非經過加工整理,不可能出現上述情況。

《詩經》中最優秀的部分是“國風”。《國風》中有數量較多的用於政治批評和道德批評的詩。這些詩有些是針對特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