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6部分

身心發展特點,表明編者已經進一步認識到兒童的主體地位。《千家詩》是啟蒙性質的詩歌選本,其內容包括山水田園、贈友送別、思鄉懷人、弔古傷今、詠物題畫、侍宴應制等,較為廣泛地反映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在民間深受歡迎,流傳廣泛,影響深遠。

《唐詩三百首》是清代乾隆年間蘅塘退士孫洙選編的一本膾炙人口的唐詩精選普及讀本,僅以三百首的篇幅,就使人們得以欣賞到唐詩中的精華之作,為初學者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卷首有蘅塘退士序:“世俗兒童就學,即授《千家詩》,取其易於成誦,故流傳不廢。但其詩隨手掇拾,工拙莫辨。且只五、七律、絕二體,而唐宋人又雜出其間,殊乖體制。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每體得數十首,共三百餘首,錄成一編,為家塾課本。俾童而習之,白首亦莫能廢,較《千家詩》不遠勝耶?諺雲:‘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請以是編驗之。”由此可知當時《千家詩》為童子學詩的啟蒙讀物,作者不滿於其內容蕪雜,故編選此書。全書共選了七十餘位唐代詩人的詩歌300餘首,涵蓋了古詩中五言詩和七言詩的各種詩體,是一本質量上乘的精選詩歌讀本。這本書注重選取歷來為人們廣為傳誦的佳作,名家名篇入選甚多。詩的作者中既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詩人,也選了一些不太出名的詩人,如無名氏的《雜詩》。全書的編選以適合私塾教學為基本原則,以學童容易理解和記憶、適合兒童興趣為主要出發點,因此,《唐詩三百首》被塾師們廣泛採用,而且深受學童和成人的歡迎。此後為了幫助蒙童和一般文人理解、欣賞這些詩作,出現了多種註釋本。唐詩是我國古典詩歌發展的高峰,一直影響著我國的詩風和文風。而這本流傳很廣的詩選,也深刻影響著我國的詩歌教育,對發揚我國的“詩教”傳統有重要作用。這部詩歌讀本影響廣泛而深遠,直到今天,它仍然是人們學習唐詩的首選讀本,風行海內外。

清末,《千家詩》、《唐詩三百首》等詩歌讀本依然是蒙童學習詩歌的主要教材。劉鶚《老殘遊記》第七回《藉箸代籌一縣策納楹閒訪百城書》裡有東昌城內一家書店掌櫃與老殘之間的一段對話,很能說明清代“三百千千”的流行情況:那掌櫃的道:“所有方圓二三百里,學堂裡用的三、百、千、千、都是在小號裡販得去的,一年要銷上萬本呢。”老殘道:“貴處行銷這‘三百千千‘,我到沒有見過。是部什麼書?怎樣銷得這們多呢?”掌櫃的道:“噯!別哄我罷!我看你老很文雅,不能連這個也不知道。這不是一部書,‘三‘是《三字經》,‘百‘是《百家姓》,‘千‘是《千字文》;那一個‘千‘字呢,是《千家詩》。這《千家詩》還算一半是冷貨,一年不過銷百把部;其餘《三》、《百》、《千》,就銷的廣了。”由此可見,直到晚清時期,《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仍然是學堂的基本教材,在北方城鄉流傳很廣,很受歡迎。而劉鶚還是一位詩人。劉鶚(1857—1909)字鐵雲,別署洪都百鍊生。他出身詩書官宦家庭,自小聰敏,四歲就隨其二姐誦讀《唐詩三百首》,八歲從丹徒名儒趙君舉讀書。庚子年(1900年)劉鶚北上賑濟災民,旅途中在《唐詩三百首》的封面上題詩,其一就記述了幼年學詩一事:“阿姐停針每見憐,小時指授繡燈前,而今此卷猶傳世,回首滄桑四十年。”他涉獵眾多領域,學識博雜,著述頗豐。其詩直抒胸臆,清新俊逸,反映了他的人生經歷和思想感情,有詩集《鐵雲詩存》。

唐宋以降,吟詩作詞已成為文人的日常事務,而聲律對句則是創作詩詞的基礎技能。因此,除學習詩歌外,學習聲律對句也成為蒙學階段的一項經常性的內容。為了適應人們學習作詩填詞的需要,訓練學子掌握聲律對句技巧的詩歌類讀本代代不絕。清代學者又編寫了新的蒙學韻文類教材,如《笠翁對韻》、《聲律啟蒙》等。

著名文學家李漁編著的《笠翁對韻》是一本專門用來學習聲韻格律的啟蒙讀物,始刊行於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一問世即引起轟動,是清代最流行的聲律類蒙書之一。全書共三十韻,每韻二則至四則不等,從一字對、二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一字對。其語言工巧藻麗,音韻流暢;內容博採精裁,編排合理,或狀景,或敘史,或抒情,意境典雅優美,又富生活氣息,更易為初學之人掌握。如:“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雷隱隱,霧濛濛。日下對天中。風高秋月白,雨霽晚霞紅。牛女二星河左右,參商兩曜鬥西東。十月塞邊,颯颯寒霜驚戍旅;三冬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