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2部分

,對明、清兩代的文學藝術產生了深遠影響。他少負才名,卻八次應試均未中舉。因個性孤傲倔強,一生經歷充滿坎坷。惡劣的社會環境和不幸的個人命運曾導致他精神崩潰,竟然先後九次自殺,後又在狂病發作時殺死繼妻而下獄七年,為好友營救出獄。其後他四處遊歷,著書立說,寫詩作畫。晚年窮困交加,潦倒而死。徐渭在詩歌、散文、戲曲等方面是晚明文學的先驅。《明史…文苑列傳四…徐渭列傳》載:“渭天才超軼,詩文絕出倫輩。善草書,工寫花草竹石。嘗自言:‘吾書第一,詩次之,文次之,畫又次之。‘”徐渭在詩歌創作上推崇韓愈、李賀,對元末詩人楊維楨評價很高並受其影響。他的詩歌既善取前人之長,又富於個人創新,風格險怪幽絕,氣勢奔放。如《龕山凱歌》其四:“短劍隨槍暮合圍,寒風吹血著人飛。朝來道上看歸騎,一片紅冰冷鐵衣。”他曾入胡宗憲幕府參與抗倭軍務,這首七絕即寫一場抗倭戰鬥勝利後軍隊凱旋歸來的景象。他的許多抒發個人情懷的詩往往宣洩抑鬱不平之氣,表現了對社會壓抑的反抗,如《少年》一詩。他的《題墨葡萄詩》可謂其人生的寫照:“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筆底明珠無處賣,閒拋閒擲野藤中。”他的詩歌對明末“公安派”有很大影響,他曾被袁宏道尊為明代第一詩人。徐渭的雜劇《四聲猿》和他的詩歌、書畫一樣,充分表現了他狂放不羈、憤世嫉俗的叛逆精神。他作品中的浪漫主義精神對戲劇家湯顯祖有顯著影響。

俞大猷(1503-1580),字志輔,號虛江,泉州人,祖籍安徽鳳陽,明代著名軍事家、兵器發明家和武術家,抗倭名將和民族英雄,與戚繼光齊名,並稱“俞龍戚虎”。俞大猷出身於下級軍官家庭,少時家境貧困,勤奮讀書,15歲進文秀才,以才子聞名鄉閭;後拜求名師,學文習武,多才多藝,精通兵法,擅長劍(棍)術和騎射,跨馬飛矢,百發百中,其劍術被譽為天下第一;32歲參加全國武舉會試,榮獲第5名武進士;一生坎坷,身經百戰,戰功顯赫。他精通六經,博學宏文,著有《兵法發微》、《劍經》等軍事著作,與詩文雜著彙編為《正氣堂集》十六卷。他在戎馬倥傯期間,還寫下大量詩篇,他在詩中寫道:“欲寫心中無限事,不論工拙不論多”。其詩風格質樸豪壯,多明志和贈別之作,內容以愛國詠武為多,如《飲馬長城窟》、《試劍石》、《舟師》等。他在《詠牡丹詩》中表明瞭自己雖屢遭冤屈、但報國忠心不改的堅定立場:“閒花眼底千千種,此種人間擅最奇。國色天香人詠盡,丹心獨抱更誰知?”俞大猷晚年曾為廈門南普陀寺題寫了四首七絕,其一曰:“借問浮雲雲不語,為誰東去為誰西。人生蹤跡雲相似,無補生民苦自迷。”其一腔憂國憂民之情依然濃烈。他的《舟師》據說是我國古代最早描寫海戰的詩篇:“倚劍東溟勢獨雄,扶桑今在指揮中。島頭雲霧須臾淨,天外旌旗上下衝。隊火光搖河漢影,歌聲氣壓虯龍宮。夕陽影裡歸蓬近。背水陣奇戰士功!”這首詩描繪了一場抗倭戰鬥的景象,語言鏗鏘,氣勢雄壯,情景交融,聲色並茂,表達了詩人在勝利後的喜悅心情和歸功將士的豁達襟懷。俞大猷也善於作詞,如他的一首《滿江紅》:“蛇舞龍飛,寒光劍,試鋒何缺?演兵法,萬千橫縱,武威雄烈。動地驚天烽火起,橫刀躍馬狼煙滅。望旌旗,百戰志沖霄,蹄無歇。追窮寇,騰熱血。同戚虎,掀魔穴。整河山,閩浙粵蘇倭絕。赤縣長寧疆海靖,英雄神勇人中傑。鎮九邊,浩氣築長城,誰能越!”這首詞風格豪放,表達了他捍衛祖國邊疆、保衛人民安寧的愛國情懷。

戚繼光(1528—1588)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登州(山東蓬萊)人,祖籍河南衛輝,明代傑出軍事家,抗倭名將和民族英雄。他出身將門,自幼喜讀兵書,勤奮習武,立志保國衛民,曾考中武舉。他一生戰功卓著,而且在軍事理論上頗多建樹,有《紀效新書》、《練兵實紀》等軍事著作,為後世兵家所推崇。他文武雙全,能詩能文,有很高的文學修養;能隨口引經據典與文士一起飲酒賦詩,往來酬對,與當時的文壇領袖王世貞有很深的交情。在繁忙的軍務之中,他還寫下了較多詩文,有詩文集《橫槊稿》、《止止堂集》,存詩250餘首。他年輕時在閱讀兵書時曾揮筆寫下一首詩《韜鈐深處》:“小築慚高枕,憂時舊有盟;呼樽來揖客,揮塵坐談兵。雲護牙籤滿,星含寶劍橫;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這首詩表達了他安邦定國的志向,其中“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是歷來傳誦的名句。他的另一首名篇是《馬上作》:“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