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8部分

源雍正甲寅說,正是根據這個抄本提出來的。這究竟作何解釋?兩個“甲寅年”,孰是孰非呢?

我反覆查閱了目前尚存的各種天地會秘密檔案,《西魯敘事》所記天地會第一次結盟為雍正甲寅年(1735年),乃系傳抄之誤。因為,“西魯故事”傳說是先有火焚少林寺,爾後才演出一段劫餘寺僧被迫歃血結盟,創立天地會的故事。而雍正甲寅系雍正十二年(1734年)。《西魯敘事》的記載,恰恰將二者因果倒置。據守先閣天地會檔案載:“雍正六年,建座高溪廟二三堂,前堂觀世音佛祖,中堂關聖大帝,後堂萬大哥,……另廟門口有賞田一處,每年納租谷一十八石,交與蔡德忠收管,祭掃萬大哥之墳墓。”'135'這位傳說中的萬大哥在雍正六年(1728年)前就已戰死身亡。可見,五祖結盟創會的“甲寅會”,應當指康熙甲寅十三年(1674年)。

但是,雍正甲寅年(1734年),確實是天地會歷史上又一個重要的年代。天地會《問答書》記載:“天地有已(幾)會?大小有二會。大會出在何處?大會出在天本。有何為證?有詩為證:‘小會三河大會天,皆因出在甲寅年。五人結拜心如鐵,流下高溪萬古傳。’小會出在何處?小會出在地本。有詩為證:“地本出在三基河,結義聯盟兄弟多。他朝若得團員時,眾兄同唱大平歌。”《先鋒對答》也載:“問天地會有大小,爾豈知否?答小會在三河,大會在天本。問小會有何為據?答:有詩為證。詩曰:‘小會始創為三河,結義會盟兄弟多。正是天本團圓日,大家齊唱太平歌。’問:大會有何為證?答:有詩為證。詩曰:‘天本團圓,人在其中,三才並立,一理皆同。”'135'由此可知,天地會有兩次結盟聚會,時間均在甲寅年。第一個甲寅年即康熙甲寅十三年(1674年),為五祖第一次結盟,創立天地會。第二個甲寅年指雍正甲寅十二年(1734年)。“西魯故事”關於萬大哥不幸戰死之傳說和“高溪廟內思仇恨,未應天心枉用兵'136'”詩句表明,天地會成立以後曾遭到嚴重挫折。但是,決心為火焚少林寺而報仇的反清復明志士並沒有因此灰心冷意,他們在第二個甲寅年重新聚會,再次結盟,紀念五祖興會,整頓組織,使它適合新形勢鬥爭的需要,並對天地會歷史傳說作了新的補充。守先閣天地會檔案,就是雍正十二年(1734年)甲寅天地會第二次結盟之後經過充實的傳抄本。嚴煙關於“後來有個馬九龍糾集和尚多人四處起會”的交代,也印證了天地會轉入分房起會、四處起義的新時期。據天地會檔案記載,雍正甲寅年(1734年)結盟地點在廣東惠州府石城縣高溪廟。嘉慶七年(1802年)廣東博羅縣天地會起義首領陣爛履四顯然屬於這個系統,故他們所打的旗幟標著“雍正甲寅年七月二十五日丑時,星出我亦出。”

總之,天地會本身流傳下來的檔案記載,所謂少林寺劫餘五僧第一次結盟為康熙甲寅年(1674年),而它恰好是天地會正式成立的具體時間。這同天地會創立宗旨所顯示的時代和清檔有關記載是相互吻合的。

上面,我們從天地會創立的宗旨、清朝刑律有關“歃血結盟”條款的演變、清朝官方文書檔案和天地會本身檔案記載四個方面論述了天地會的起源。大量事實證明,天地會源遠流長。萬提喜雖是乾隆年間在閩粵傳播天地會的重要首領,但他不是該會創始人。洪二和尚萬提喜和天地會內所稱起會人“洪二房和尚”也不是一碼事。天地會是在清初反清復明的秘密結社有了一定程度發展的基礎上產生的。它是當時國內社會主要矛盾由民族矛盾向階級矛盾轉化過程中的產物,正式成立於康熙甲寅十三年(1674年)。

天地會起源問題,涉及面相當廣泛。儘管本文就國內外的有關說法作了一些辨析,但還有不少問題並沒有論及,或者雖然提及卻未深究。由於自己學識淺薄,所論難免錯誤,煩望諸位專家、學者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