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7部分

內容製作了新的結盟誓辭,並填上姓名,改換首尾,“添入旗開得勝,馬到成功等悖逆之語”。“歃血飲酒焚收各散”。清政府搜獲的盟書所記“從前在河南少林寺中偶遇朱洪竹,願結拜同盟之語”,實際上就是姚大羔會簿中“西魯故事”傳說的主要情節。應當指出的是,這個盟書不是嘉慶五年新冒出來的東西。因為,仇大欽糾人結拜天地會始於嘉慶五年三月,而傳授盟書之人何其昌早在二月就回漳州去了,可見,何其昌這件盟書早在嘉慶初年以前就已存在。

嘉慶七年(1802年)四月十一日,廣東惠州府歸善縣民陳亞本起意糾結蔡步原、陳天生、羅亞五、陳應和等十六人結拜天地會,買備得燭、色布,四月十五日在陳亞本家正式結拜,寫五色布旗,上書“順天行道”等字樣,每人分給一塊收藏身邊,作為暗號。而且,布旗內還“有討江山悖逆語句。意欲何為,各供系照天地會舊本抄寫,並非自作,加以刑夾,矢口不移”'115'。由此可知,嘉慶初年陳亞本製作的反清布旗,基本思想內容,來自早已流傳的“天地會舊本”。

嘉慶七年(1802年)七月,廣東博羅縣陳爛屐四發動上萬人參加的天地會起義。起義軍軍旗上明確寫著“順天行道”和“五票頭”,“一九底”、“二九底”、“上四七底”、“下四七底”詩句。《一九底》雲:“清連心家和興洪順天,常樂我情本姓洪結義。”《上四七底》雲:“結骨盟心為兄弟,萬姓同來共一宗,扶李相信守口膽,齊心協力討江山。”《二九底》雲:“結萬和同李桃洪順天,洪水橫流泛濫於天下。”旗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在“門外號”、“門內號”之下,書寫著:“洪英,雍正甲寅年七月二十五日丑時,星出我亦出”字樣'116'。顯然,這張布旗是根據天地會早已流傳的天地會起源傳說檔案製作的。天地會的起源時間已經不是什麼乾隆二十六年(1671年),至於為什麼是雍正甲寅年(1734年)七月二十五日,容後再議。陳爛屐四於嘉慶六年(1801年)七月開始糾人結會,他參加天地會的時間更早'117'。這張布旗上所寫的詩句,在乾隆年間早已流傳。因此,布旗上所記載的內容,至少是來自乾隆年間天地會內部流傳的秘密檔案。吉慶奏稱,陳爛屐四與廣東惠州府歸善縣陳亞本並非“夥黨”,他們系各自“自行糾夥結拜”。'118'由此可以進一步證明,陳亞本案所交代的“天地會舊本”,乃為乾隆年間秘密檔案。

嘉慶六年(1801年),廣東雷州府海康縣林添申等九十九人結拜天地會時,曾有“天地會舊錶一紙”,內有“復明,萬姓一本,合歸洪宗,同掌山河,共享社稷,一朝鳩集,萬古名揚”字句。楊林添申交代,此表是嘉慶五年(1800年)十二月福建同安縣陳姓來海康地方看相傳授的。“林添申堅稱,至表本悖逆句語,俱系照舊書抄寫。”'119'據兩廣總督吉慶在嘉慶六年(1801年)四月十五日和和十一月二十八日給清廷的兩封奏摺記載,這位傳授天地會舊錶的福建同安縣陳姓,即陳禮南。陳禮南在籍時,“曾聽從陳飄學結拜天地會,陳飄學轉給陳禮南盟收一本。嗣陳禮南貧苦來粵傭工”。五年(1800年)十二月來到海康,引林添申入會,並傳給天地會舊錶一紙。六年(1801年)正月到廣東廣州府屬東莞縣中堂墟地方,傳播天地會。陳禮南曾取出陳飄學所給盟書讓大家看。二月,他又引籍隸新寧之傭工葉世豪加入天地會,“並將會簿一本交葉世豪收存。囑令在處寺方糾人,俟伊往別處轉回,再行結拜”。嘉慶六年八月,葉世豪即邀約餘籠壯等結拜天地會。葉世豪曾將陳禮南所給會簿“給餘籠壯等看過,寫的洪為姓,拜天為父,拜地為母。”'120'嘉慶初年由福建同安經陳飄學、陳禮南轉輾傳授到廣東地方的天地會會簿,顯系乾隆年間相沿而來“舊本”。

嘉慶十一年(1806年)六月二十八日,閩浙總督阿林保、福建巡撫張師誠奏:“南平縣已革武生林應偉,平日遊蕩破家,近又糾人結合,並收藏會簿一本,現經搜獲呈繳。……臣等弟查簿本,已殘缺不全,內有悖逆語句,殊堪髮指。”林應偉交代,這本會簿是從天地會“逸犯”鄭瑞觀處得來。鄭瑞觀“犯案後被拿嚴緊,各處躲避。有會簿一本,系天地會相傳舊本,伊於丙辰年抄得,恐被搜拿,託林應偉代為收存,林應偉應允,帶回翻閱,簿內有悖逆語句,不敢聲揚,隨將破簿藏在家內,致被林松齡搜獲呈首。”'121'據阿林保折片稱:“簿內有順天李朱洪,五點二十一,以及祖是萬大哥等句。嚴詰林應偉,堅供簿系鄭瑞觀所交,實不知作何解說,矢口不移。”阿林保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