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就還回了,路西作戰繳獲,莫老四全交給了天保,如今兩個大隊戰鬥小組長以上各級骨幹是原李支隊老戰士,戰鬥力強,裝備也比一般國軍精良得多。在濱淮大隊成立後,連隊逐漸配了指導員,全是軍校生,能打仗不會做政治工作,這次調整時,指導員都改任連長,從新四軍第四支隊調來一批政工幹部接任連指導員,對外不公開。天保那邊有個政委,祝娟這邊有個教導員,公開職務都叫大隊政工室主任,這批政工幹部全是大別山老紅軍,部隊政治工作也才有了路數。天保從江邊動員歸隊的那位杜連長,戰場上能打,又是讀過一年大學的軍校生,現在做了濱淮大隊參謀長,兩個大隊都有個19人的醫務所,祝娟這邊多一個20人的政工隊。
祝娟講罷,關八講:“我只講一件事,天保在路西出馬獲勝,為梅家民軍開啟了統戰局面。經梅老申請,廖磊明確宣佈,皖東民軍自籌糧餉,民軍防區對省方不負擔稅賦義務。這個防區有多大哩?梅家灣抗聯會地面是梅團防區,池城是關大隊防區,我們抗聯會和原嚴支隊防地是本大隊防區,明天政工隊帶蘇祝山中隊去嚴家故地接管地方。現在祝娟同志已經是很強的指揮員了,本大隊由她全面主持,我不懂軍事,專做地方工作,大隊教官名義撤銷。工作上事,另找時間講,今天不講了。”
他講罷,隊伍帶開,劉穎扶祝娟回住處休息。如今祝娟真是名聲大振,不知有多少人來慰問,為了應酬方便,她和劉穎搬進本村首富家,佔用了正廳和廳兩端套間。祝娟名氣高了,蘇祝周則膽戰心驚,不敢妄動。
祝娟躺下休息,劉穎陪她閒談:“花木蘭、穆桂英都是故事人物,初唐娘子軍事實流傳下來不多,從你身上我才看到女性的力量。好好養傷,工作讓副手們做,那幾天可真把我急死了。”
祝娟道:“天保練兵、打仗確是奇才,但受西北軍影響太深,不重視軍醫工作。我這次受了重傷,才按羅司令指示,兩個大隊都建了醫務所。”
“這次搶救你,那位華僑大夫可起了大作用,可惜我們不能留他,前天祝陶回去把他帶走送還桂軍了。現在駐皖桂軍右翼勢力抬頭,你把從蚌埠繳獲來的藥品給桂軍拿去那樣多,我真捨不得。”
“爭取譚嶽和莫四哥,孤立邱光,我們必須這樣做。這邊就是爭取閔子玉,孤立蘇祝周,才能穩住局面。”
當日晚間,濱淮大隊接到一份“路西戰報”,天保指揮自己大隊和莫團兩個廣西營,在滁縣近郊伏擊出擾日軍獲勝,斃敵50名。這一下關中校在路西名頭很響,但也更難離開池城了,羅司令要他掩護,邱光還要他把門哩。日軍再也不敢輕易進犯桂軍,天保也不再和桂軍搞聯合行動,在經營自己大隊。劉穎聽罷訊息嘆息道:
“天保過不來,蘇祝周這隻榻旁虎,何日能除?”
“他只能算一隻狗。”祝娟笑道:“我們對外是民軍第二團,天保是團長,他已經答應了邱光,放下私仇,不打蘇縱隊,我們就不能打了。留這隻狗在,對於掌握邱光動向,推動閔子玉前進,倒有好處,所以狗也有用。”
祝娟在養傷,一天,兩天,又是10天下來,她也恢復得不錯,只是還不能劇烈動作。這天下午接到閔子玉專員親筆信,稱祝娟為大妹,說來日他親領三位記者來,一男二女,兩們女記者一是《大公報》的,一是美國人,男記者是《中央日報》的,卻是個中統特務,“大妹”要預作準備。專員公現在對濱淮大隊簡直倚若長城,不光是打仗,他是既怕戴紅帽子,又怕擔頑固派惡名,只有祝娟能幫助他應付這種尷尬局面。
第二天上午九點,祝娟和劉穎在村頭迎客。客人來到,閔專員給雙方作了介紹。特務記者姓高,外表文雅,長相也不俗,彬彬有禮,自稱28歲,浙北人,大學未畢業為家境所迫才幹了本行。《大公報》女記者24歲,蘇南人,姓劉,說她曾見過天保,還拿出天保在她小本子上寫的贈言,以示言之不妄。那位西洋女士已有30大幾歲了,而人家自稱姑娘,姑娘真假不必深究,照洋人習慣,還得叫她小姐。洋小姐講一口天津話,為了工作方便,取箇中國名,唐霞。在村頭上主客認識一下,然後進村,村民們雖然第一次見“女洋鬼子”,因為事先做了工作,也無人圍觀看稀罕。
客人被領到祝娟住處廳堂,醫務所臨時派兩個女兵當招待,照顧客人洗漱,劉穎領兩位女客到房裡方便一下,然後一同落座。桌上煙茶水果全有,洋小姐會抽菸,也愛喝茶,閒話數語,祝娟起立致辭:
“諸位遠道而來,我們不僅是歡迎,而且感到榮幸,想不到我們這點小隊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