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6章 建章監

舊都長安在大乾長安城西北方,蕭條破敗的舊都城是大乾被衙禁軍的駐地,而在舊都長安的西側則是建章宮。 羽林掌送從,次期門,名曰建章營騎,後更名羽林騎。又取從軍死事之子孫養羽林,官教以五兵,號曰羽林孤兒。 建章宮是歷代羽林的精神信仰,但是現在卻滿是荒草,狐兔狼奔。 隆盛十三年四月初。一道口諭自東宮傳出。 “監國令,置建章監。” 軍策的誕生,讓勳貴們趨之若鶩,但是這本軍策至今觀看之人除了那些老一輩的將帥之外,只有勳貴中的嫡子嫡孫不到兩百人看過。 但僅僅只是看過。隆盛十五年對外用兵,是大乾勳貴與朝堂達成的約定。為此貴族利刃割肉,一次冬狩清理了三分之一的爵位。 聖人趙鈺民在三月底連封十二縣侯,自此勳貴皆有爵位。十二將門自此歸心大乾,十二將門的名頭丟給了十二傳世。 貴族們也沒有反對,年前冬狩失血太多。 軍策的誕生,也多虧了這些新封縣侯的幫助。 理清了各道折衝府的勳貴們,現在有了新鮮的血液補充,現在需要更進一步,文臣們有國子監,大乾勳貴和軍方不分彼此,也需要有自己的傳承之地。 軍國大事,不可私授,於是五位國公深夜入東宮。 聖人忙於內政,現在新置一座軍衙,只怕又會引起文官的反對,因而太子趙載承索性動用東宮監國的權柄,先把事情落在實處。 聖人當勤政節儉,不可奢靡鋪張,因而聖人雖為一國之君,手頭上可以動用的錢財極為拮据。 戶部掌國庫,這是大乾的錢,不是聖人的錢,孟浩新任戶部尚書,也是個貔恘性子,似乎歷任戶部尚書都是這樣的性子。 其實不然,孟浩為人灑脫,言談文雅,孟浩年輕時就讀國子監算學,十七歲以算學科進士入戶部,二十多年時光,從青蔥少年到鬚髮花白,靠的是他安分守己,兢兢業業,這才走到了戶部尚書的位置。 當然朝堂上一哭二鬧三上吊的人也是他,因為他知道戶部的每一文錢來的都不容易,民脂民膏,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這是大乾戶部尚書的傳承。 聖人只要調撥一次國庫,便會有第二次,因而歷代戶部尚書總是時不時“剋扣”聖人的月俸,以此來劃清國庫和內帑的界限,這是戶部和君王的默契。 聖人趙鈺民也知道要想新設一座軍衙,其中花費,內帑承擔不起。 而若是動用國庫,朝堂上也無法透過。 因而這件事由太子趙載承出面做好。 大乾朝堂優待太子,因為儲君可以犯錯,可以失敗,聖人不可以,大乾君臣在對於儲君的培養上從來都是不遺餘力的。 只是一旦太子趙載承繼承大寶,今日聖人趙鈺民的今天便是太子趙載承的明天。朝堂上的重臣們又會偏愛下一位儲君。 “太子定下章程了沒有?”隨著年齡增長,太子趙載承理政能力的提高,趙鈺民越發感覺到了朝堂上眾多大臣對他的防備。 揪掉桌上小松有些發黃的松針,這無根之木總是活不久。 “回聖人,五位國公去了一趟東宮,想來已經有了章程,東宮昨日調撥了十萬貫的錢糧,長安令和萬年縣令接到監國令,僱傭民夫前往建章宮營建。”內侍小聲地回答聖人趙鈺民的問題。 人過四十,精力大不如常,聖人趙鈺民這些年逐步將九寺五監交給了太子,太子趙載承也沒有辜負大乾君臣的期待。 “見過太子!”河邊小謝,蘇策抱著女兒嘟嘟,沒想到太子來到蘇莊,這些日子長安城都在議論新置的建章監,但是隻見建章宮舊址被推平,卻不見新建,建章監的主事之人也沒有定下來。 “你這裡倒是清閒,嘟嘟是吧,還是第一次見你,喏,送你了!”太子趙載承看著蘇策抱著閨女也不見行禮,只是如同老友相見,就知道到蘇莊算是來對了。 新衙門便是新的一股勢力,想要插手的人太多了,東宮每日拜訪的人太多了,趙載承便出了東宮,想到蘇莊就在渭水旁,離得不遠便過來了。 嘟嘟雙手捧著一塊玉牌,放在嘴咬了一下,不能吃,讓小丫頭有些失望。這是剛才太子趙載承從懷裡掏出來的,只是出入東宮的青玉牌,不算逾越。 “謝過太子,秋菊!”蘇策喊了一聲丫鬟,讓丫鬟把嘟嘟抱走。邀請太子在河邊小謝外木臺的躺椅上坐下。 太子趙載承沒穿冕服,只是尋常富貴公子打扮,身為勳貴,雖有君王家臣的戲言,但兩者卻不是主僕關係。 因此蘇策對於太子趙載承的到來,既沒有迎接,也沒有可以恭維,只當是朋友來訪,太子趙載承也沒有覺得蘇策失禮。 若是這般打扮去了國公府,吃飯的時候估計都會被打發到小輩的桌子上。 監國太子只是身份,身份之外,太子趙載承只是趙載承這個人。 “倒是悠閒的物件!”太子趙載承躺在躺椅上,第一次坐,卻不妨礙趙載校學著蘇策有樣學樣。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