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居大不易! 女子為母則剛,對於男子也是同樣如此。 蘇莊內的蘇府面積不過三畝,只是按照民居的形制建造的,一個大前院,後院分東西兩院,面積不大。 蘇莊雖然住著還算舒服,但是卻有些不適合蘇策現在的身份。 這兩年,靠著百果釀,蘇策查了一下賬目,結餘了三萬多貫錢。 李常去南山看地,去了五天,帶著四個護院騎馬跑了五天,選中了兩塊地,蘇策沒有親自去看,李常就畫了兩幅圖。 第一副圖是一片山坡,延坡而下有一片三千畝的地。 第二幅圖是一座從南山綿延出來的小山滈河在這裡繞了一個彎,圈住了一千來畝地。距離長安城有四十多里路。 新建這個莊子的目的只是為了給家裡留一條後路,無疑第二塊地更符合蘇策的想法,荒山加上山腳下的荒地攏共一千五百畝地,山地作價十貫,荒地由於是旱地作價二十貫,總價兩萬六千貫。 要是開墾出來的旱田估計就不是蘇策能買的起的了。 雖然數目很大,但是這筆錢還是要出的,關係到身家性命的事情,馬虎不得,進了長安這座大染房,那就要為百年計。 “就這塊地了,去和萬年縣衙交接一下。”蘇策吩咐完李常。 李常卻沒有著急著離開,有些猶豫的說道:“伯爺,咱家要不要在長安城裡邊兒置辦一套院子呢?” 身份的轉變也讓李常換了一種稱呼。 蘇策想了一下,沒有回答。 李常接著說道:“您大小也是一個伯爵,在長安城裡邊沒府邸,總是覺得差些什麼。” 這倒提醒了蘇策,其實對於蘇家來說,小家小院的過著也還可以,不過一想到現在自己的身份,覺得李常說的似乎也有些道理。 蘇策沉吟了一下說道:“這樣吧,你正好順路去長安城看一看有沒有的荒廢的宅院,要是面積位置合適,年底前就買下來,跟著南山腳下的新莊子,到時候一塊兒建好了,等到明年嘟嘟會走路了,咱們家就搬去長安城裡邊住。” “好的,伯爺。”李常應下了這個事情,蘇家的興衰與他而言息息相關,以前只是在軍中跟著敵人拼命,受了傷,留下了殘疾,能夠住在長安這邊,對於他來說,何嘗不是一次命運的改變?而這一切是誰帶來的?他心裡邊很明白。 李常出了門,叫上三五個護院騎上馬就向著長安城那邊跑去。 李常剛才的幾句話,讓蘇策想了很多,現在他已經不是自己小家小戶的過小日子,附庸在蘇家求生計的可不是幾個人,而是成百上千人。 治大國如小烹,身為一家之主,蘇策明白自己身上寄託的,除了自己家人的期盼以外,還有更多的人,因而蘇策明白當下的自己猶如潛龍在淵既然暫時沒有戰事,那麼自己就先好好的把自己的蘇家經營起來, 現在的蘇家有兩項進項,一項是已經削減到不能再少的田租,另一項是百果釀,百果釀最近又漲了一次價格。 現在在長安城裡邊,一瓶百果釀炒到了四五十貫,而蘇家這邊也順勢漲價到了五貫一斤,物以稀為貴,蘇家有今天的富足,百果釀這個進項功不可沒。 至於百果釀的產量,李常記得蘇策說過的話,物以稀為貴,每個月依舊供應兩千斤。 蘇家對自己的莊戶很好,有了錢才能不在乎那些佃租。 不過蘇策也知道花錢的日子還在後面呢,就以那一百食邑來說,過幾年去了折衝府,蘇策可不會捨不得往自己的食邑身上花錢。 甲冑,橫刀,強弓……,肯定是要給這些食邑配齊的。 說道這裡,蘇策想起來自己都沒有一把好的馬槊。 不過現在沒有並不意味著以後沒有,只是馬槊的製作真的太耗費時間財力了。 之前蘇策去齊國公府用的理由就是去看馬槊,雖然沒有見到馬槊,但是對於這件武器,蘇策是真的眼熱。 特別是這次隨著太子親征,看著姜瀾和項瑁人手一把馬槊,蘇策也借過來耍了一會兒,蘇策現在用的鑌鐵長槍與馬槊根本沒有可比性。 而每年將作監出產的部分馬槊都是被皇帝趙鈺民作為重賞賞給軍中將領,要是有剩下的沒有賞出去的,會挑出來一些高價賣給勳貴將門,剩下的留給祖地的皇族將軍們。 馬槊根本不像步槊所用的是木杆,而是取上等韌木的主幹,剝成粗細均勻的蔑,膠合而成。 拿韌木以做弓用的柘木為最,次以桑、柞、藤,最差也得用竹子。 把細蔑用油反覆浸泡。泡得不再變形了,不再開裂,方才完成了第一步。而這個過程耗時將近一年,一年之後,將蔑條取出,蔭涼處風乾數月。 然後用上等的膠漆膠合為一把粗,丈八長,外層再纏繞麻繩。待麻繩乾透,塗以生漆,裹以葛布。 幹一層裹一層,直到用刀砍上去,槊杆發出金屬之聲,卻不斷不裂,如此才算合格。 然後去其首尾,截短到丈六左右。前裝精鋼槊首,後安紅銅槊纂。所用精鋼可以製作幾十個槍頭了。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