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屠夫,那屠夫知道韓信來尋仇,沒有逃跑,他雖已抱著必死之心,等見到楚王的陣勢,還是不禁瑟瑟發抖,趴在地上不敢抬頭,就等著韓信一聲令下,一刀把自己給咔嚓了,倒也痛快。
可是韓信卻很詭異的笑笑,說道:本王要給你中尉官做!
在場的人一聽,都愣住了。那位屠夫更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他直勾勾的望著韓信,心想:怎麼回事,難不成韓信不想讓我死得痛快,想玩死我?韓信,你可真狠,不行,要死,還不如求他賞一刀痛快點。
屠夫拼命磕頭推辭。
韓信喝道:叫你做官你就做!
屠夫怔怔的望著似笑非笑的韓信,只見韓信一臉真誠,絲毫看不出有開玩笑的意思。
難道是真的?有這麼好的事!直到韓信說第二遍的時候,屠夫才確認自己真的被餡餅砸中了。因此他也不敢再推辭,連忙稱謝而去。
古往今來,有些人升官發財從不需要能力,只憑運氣。
在場的人都很不理解,韓信笑道:他也是個壯士,當年本王難道不能與他拼命嗎?只是那樣太不值了,因此忍耐至今。
韓信是個聰明人,現在要殺那屠夫就跟捏死一隻螞蟻一樣,何必呢?今時不同往日,殺了他並不能讓自己有多少*,還不如給自己博個好名聲。
不管韓信真心實意也好,沽名釣譽也好,他以德報怨的做法都是讓人敬佩的,總而言之,韓信是個傑出的好人。
不久,於韓信牽頭,七王聯名上書劉邦,請劉邦登基為帝。
劉邦接到七王聯合署名的奏摺,很高興,立刻召叢集臣商議,經過俗套的N請N辭,於叔孫通主持,劉邦在定陶汜水南面正式登基,成為漢朝的第一任皇帝。
繼秦以後,漢成為又一個統一的國家機器,在所謂無賴所謂流氓的劉邦的看管下,這臺機器到底會生產出什麼樣的產品,所有人都拭目以待。
第52章:制度
萬事開頭難。
以無賴著稱的劉邦開始了他的治國之旅,皇帝這份職業的歷史並不長,劉邦算是第三個找到這種工作的人。
到底會做成啥樣,劉邦自己心裡都沒底。但他很清楚一個道理,老百姓是自己的衣食父母,無論如何不能得罪。
劉邦是從老百姓走出來的,很瞭解勞動人民的想法,小小老百姓,只要有塊地種,不愁溫飽,負擔不重,是斷然不會造反的。
為了恢復生產,劉邦下詔大赦,曾經做過包括正在做盜賊,土匪的人統統無罪,只要回原住地統統發給田宅。官員對暴力抗法的人要本著說服教育為主,威嚇利誘為輔,動口不動手的原則文明執法。對於曾經有爵位的要恢復爵位,沒爵位沒戶籍的要恢復戶籍。
劉邦的這些措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背井離鄉,聚眾為匪的人們在新政府的號召下陸陸續續返回家鄉,以百倍熱情參加新國家新社會的建設。為了增加勞動力,劉邦下令裁撤一些軍隊,被裁撤計程車卒被遣散回鄉。
如果你是一個關注漢朝歷史的人,你會碰到一個反覆出現的詞,漢承秦制。
秦朝是個短命的王朝,它出臺過很多*,但無可否認秦朝對歷史的巨大貢獻。
近代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就曾經說過:中國兩千年之政,秦政也。
漢初的文武大臣,大多出自社會底層,在治理國家之上毫無經驗,因此只能照搬秦朝的制度,嚴格來說,秦朝的制度相當的先進,只不過被一群窮奢極欲的人給踐踏了。
有鑑於秦朝的暴興暴亡,在政治制度上,漢朝並未沿用秦朝的全面郡縣制,也沒采用周代的完全分封制,而是實行王國郡縣並行的雜合制度。一國之內,既有王國侯國(徹侯的封地),也有郡縣,而王國可以跨郡,地位在郡之上,郡下設縣,侯國。大縣稱令,小縣稱長,縣下有鄉,鄉下面是裡,裡是最基層的行政單位,每十里設一亭作為維持地方治安,上傳下達的機構。
再來說說漢朝的官位制度。
漢朝的官制基本上沿用秦朝秩祿制度……三公九卿制度。三公包括百官之首,管理國家政事的丞相,掌軍隊的太尉,管監察的御史大夫。九卿有管宗廟祭祀的奉常,管宮殿警衛的郎中令,管宮門守衛的衛尉,管御用車馬的太僕,管刑法的廷尉,管民族事務的典客,管皇族事務的宗正,管財政的治粟內史,管山海湖澤的稅收及皇室生活採購的少府。
各部門長官配有輔官,稱之為各曹,有司。官位以石(dan)來表示品秩。石表示年俸若干石谷粟,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