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極其古怪的人。

這裡我只能大致概述一下比較重要的部分,那些瑣碎的日常小事即便敘述出來,我想大家也會看得不耐煩。

這個王爺生平沒有正式的封號,當時的史官得到皇帝諭旨,不可將此人的任何事蹟錄入史冊,因而帛書上才儘可能詳細地記錄了他生前的大小事情。但是帛書上同時又說,他的名號如果提出來,眾人皆知,只是聖旨難違,記錄的人不敢冒抗旨的風險,只能用一個代稱來取代王爺原本的名字。

帛書上將這位王爺代稱為“齊王”,不過在後文卻多處漏出了一些蛛絲馬跡,讓我覺得這個齊王也許就是歷史上那位倒黴的明朝皇帝,朱允炆。

我迫不及待地想求證自己的猜測,便對焚香爐說:“你有沒有看過這份帛書?”

我以為他應該也跟我一樣好奇,開啟過玉盒,但是他卻定定地望了我一會,搖搖頭。

我大失所望地聳聳肩。其實我也是瞎猜,因為朱允炆和這個王爺根本不屬於一個朝代,前後隔了近兩百年,又怎麼可能是同一個人。

這個“齊王”手裡頭養了一批摸金校尉,但卻數十年無獲。一日,他請了一位堪輿大師到府上來做客,沒想到彼此一見如故,相談甚歡,王爺便留他在府中長住,奉為上賓,十分厚待他。後來,這位堪輿大師果然為王爺找到了一座千年古墓,據說裡面葬有上古時期的秘寶。

之後,王爺聽取了堪輿大師的意見,招賢納士,建立了一支精銳部隊,這隻部隊不是為攻城拔寨而用,而是一支龐大的摸金大軍。

等時機成熟後,王爺便派出這支大軍去尋千年古墓去了。

可是不久之後,日前招兵買馬的事走漏風聲,皇帝便懷疑他要造反,下旨將其圈禁,府中所有親眷家臣皆發配充軍。

這位王爺後來得了抑鬱症,到死也沒有等到那支摸金大軍的歸來。皇帝雖然後來也查明瞭來龍去脈,派人去尋,三年五載有餘,卻也沒有找到那支摸金大軍的下落。

按理說如此龐大的一支軍隊,行軍千里總會留下些蛛絲馬跡,但那支軍隊卻好像忽然消失了一樣,大家猜測他們可能在千年古墓中全軍覆沒了。

皇帝后來下旨,賜“齊王”以親王身份厚葬,送葬隊一路運棺至此地,葬於“齊王”生前親自督工為自己所建的地宮中。不過關於他的生平卻完全的被抹去了,那支摸金大軍也至此以後不得再提。

我想,這座墓中的一切之所以有許多模仿的痕跡,大概是因為“齊王”一生執著於倒斗的關係,把從他人墓中看過的東西都擺進了自己的陰宅中。

只是可惜,最後住進來的不過是一副衣冠冢。

我坐在臺階上,心裡一時惆悵萬千,五味雜交。

沈二對我說的故事與帛書上記錄的雖然有許多出入,不過我猜測,“堪輿大師”應該就是沈千九,至於兩種版本哪個才是事實其實不太重要,因為過去的事經人筆筆相傳,總有偏差。我不認為寫帛書的人就一定據實記錄,而沈二的那本破筆記本也可能有杜撰的成分。

我並不一定要知道全部的事實,只要瞭解有那麼回事就成了。畢竟歷史上的許多事,我們永遠不可能瞭解透徹。

我長舒一口氣,一時間有點找不著方向。只見焚香爐原本繞著棺槨走來走去一直在找什麼,忽然,他卻轉頭朝墓室入口——我們進來的那道門那裡看去。

他緊鎖眉頭,目光異常銳利。

“怎麼了?”我看他神色有變,心裡也不由得一提。

就在我剛這樣問的時候,我們之前穿過的那間耳室中竟傳來清脆的“咯咯”聲。

我忙跳將起來,渾身緊繃:“這什麼聲音?!”

“起屍了。”焚香爐淡淡道。

我大驚:“你不是說那些棺材是空的嗎?!”

“我怕說裡面有東西,你不敢過來。”

“……”

靠,這隻殺千刀的香爐,敢瞧不起老子!

我心裡有點惱怒,同時又的確很害怕。我不是怕粽子,因為我覺得有焚香爐在,萬屍穴裡的粽子大軍都能被清理乾淨,何況耳室裡不過也就六十四口棺,六十四隻。

老子怕的是萬一粽子進到這個墓室,觸動墓室裡的機關,老子也許瞬間就變成弁慶了!

我正想問焚香爐怎麼辦,焚香爐卻三五步地衝下臺階,他健步如飛,快得彷彿是一陣風,身形一閃,竟如一道影子般地掠過方陣,朝著耳室而去。

我張大嘴巴啞口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