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一樣。
時隔幾百年,重現天日。
我忽然能體會盜墓者的心情,也許他們摸一件明器的時候,那一瞬間並不僅僅是對寶物價值的追求,還有窺竊過去,渴望得知真相的求知慾在作祟。
我爬進棺槨內,蹲下來摸了摸玉盒,手感溫潤而又冰涼,實在是件稀罕的寶貝。
既然沒有鎖,我便很容易地就能開啟玉盒,而玉盒裡面如我所料,是一隻尺寸略小一點,式樣一模一樣的羊脂玉盒。
如此反覆了七次,擺在我面前的一共有八隻羊脂玉盒,精工細雕,渾然天成似的。
忽然之間,好似當年沈千九所見的一幕也展現在了我眼前,心口一縮,頓時恍然大悟。
之前怎麼沒想到,焚香爐口中的“王爺”指的或許就是請沈千九到府上的那位王爺啊!
沈千九之後的一系列詭秘舉止,以及他帶著三個徒弟去倒斗的離奇經歷,最後在墓室裡驚悚又疑團重重的自殺,這一環又一環的核心,說不定就在於這一位明代晚期的王爺。
八隻羊脂玉盒,也許一切的謎底就在這裡。
19 帛
沈二在提到這八隻羊脂玉盒的時候,我記得他當時的表情十分微妙。
那是一種對遙不可及的寶物饞涎欲滴卻又無可奈何的神情。
這廝因為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對古玩雖無愛好卻也略有研究,我當時就在好奇,連他這樣沒心沒肺,毫無追求的人也能在提到一樣東西的時候露出這種耐人尋味的表情,可見那樣東西非比尋常。
我雖然看不到自己的表情,但想來也許就和沈二當時的神情如出一轍。不,應該說我的神情一定比他誇張許多。
因為那樣東西如今就在我眼前。
八隻羊脂玉盒擺放在一起,的確令人有種難以形容的賞心悅目之感,不過我是個不識貨的外行人,無論它們多麼精美絕倫,多麼巧奪天工,我對這幾隻玉盒本身的興趣遠遠沒有它們背後所隱藏的那個謎團來得大。
現在,我極其渴望知道的是一個答案。
有七隻玉盒已經被開啟,只剩下尺寸最小的那隻還沒有開啟。我深呼吸一口氣,使自己鎮定下來,把最後一隻羊脂玉盒開啟。
開啟後,我哭笑不得,不知該說什麼好。
玉盒中有什麼?
我原以為我能看到王爺當年給沈千九看的東西,我就是為這個目的才想開啟這些玉盒的。
但是想必大家看到這裡也已經想到了一點。
在沈二說的故事中,八隻羊脂玉盒全部開啟後,王爺最後取出了一隻紫檀木匣。
而那隻紫檀木匣正是西裝男他們手裡的那隻,也是把我捲入這次倒鬥件事中的源頭。
所以,我眼前的玉盒中,自然是什麼也沒有。
我惆悵地靠在棺槨一側,呆呆看著這些玉盒,心裡頭一下子空蕩蕩的,胃猶如被攪過一樣難受。
難道它們的秘密就永難被世人所知?
焚香爐問我:“怎麼了?”
我聳聳肩,無奈地搖搖頭,也不知該說什麼。
然而就在此時,我盯著最小的那隻玉盒,忽然有種不協調的感覺。
這隻玉盒的底部似乎比其它七隻都來得厚一點。
我心裡靈光一閃,拿起玉盒把底部的墊布扯下來。果然,下面居然隱藏了一塊壓石!我把壓石摳出來,如我所料,下面是一個暗層,暗層裡放著一張黃帛。
玉盒裡的紫檀木匣雖被人拿走了,但沒想到取而代之的竟是一張帛書。
帛書是古人在絹帛上用來記錄重要而隱秘事件的東西,既然這份帛書被放在與主人休慼相關的玉盒中,隨衣冠冢一起下葬,我想帛書上說不定記錄的就是關於那位王爺的生平。
我的心情忽然間又死灰復燃,亢奮的情緒油然而生。
由於待在棺槨裡實在不太舒服,我爬出棺槨,對焚香爐道:“把手電借我用下。”
焚香爐不聲不響,把手電丟過來,我接住後,忙照著看帛書上的內容。
幸好那位王爺是明朝的人,那時候使用的小篆體我們現代人雖然閱讀起來也有些困難,但我因為寫盜墓小說的緣故,曾經也研究過一些篆體,帛書上的文字大致能看懂。這還要感謝秦始皇統一文字的大功勞。
古人寫書用詞造句精簡,帛書上字數不多,卻涵蓋了大量的資訊,一些芝麻綠豆的小事情也記錄在上面。而從這些事情中看出,這個王爺確實是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