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部分

觸。未來國家的發展,一定會捨棄耗費過多能源的大城市,而是變成大規模發展農莊的模式。只有這樣,在未來的寒冷氣候裡,人們才能更好地生存下來。

眾軍人聽邵文柏這麼侃侃而談,都覺得挺有道理。東海沿岸能治理好,國家有望恢復環境,人們可以安居樂業,那真可算是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了。

不過這只是針對華國的情況,其他國家就沒有那麼好運。

國外大多數城市變成棄城或廢墟不說,災後一統計,大多國家人員傷亡嚴重,沒有足夠的勞動力去做恢復環境的事情,只能一心集中在種糧和恢復能源供應上,大片的廢墟和荒蕪地帶就擱著不管。有些國家連水災來了,都沒能組織人員及時救援。相反華國人多,災後大部分國民都成功生存了下來,要組織大批人員乾點全國性的大規模工程是很容易的事,政府只要保證人們衣食足夠,重新建立起一個美麗富強的大國是指日可待的事。

對在場的老兵來說,退伍後生活在鄉下或城市都不重要,只要有老婆孩子熱坑頭,全家大小能好好地活著就好。經歷了這場持續七八年的大災難,他們對生活的要求驟降,只求人平安活著,不求什麼小康富裕生活。就他們看過的城鎮避難點來說,老兵們覺得大崗村的生活要好很多,靠著種溫室大棚,整個村子不僅做到了自給自足的良性運轉,還能往外送糧食,幫著養倆培訓基地的學員。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