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南。其後三月,上奏帝王請封關中馬騰為衛尉,以其子馬超為偏將軍掌管馬騰軍隊,反令馬騰及其家人前往鄴城……
這種種跡象,都在表明不久之後,曹操便要揮軍南下直取荊州。
然取荊州正如當年取翼州,曹操其實還有些顧慮。
起初他迎帝王於許昌,帝王以大將軍之位封賞引得袁紹不滿,是以他退居司空。直至後來袁紹身死,他才是真正的大權在握。
然而這種大權在握根本名不正言不順。將來江東孫權、荊州劉表若以此為由聯合攻打許昌,也會成曹營一大劫難。
是以在六月時,曹操將女兒曹憲、曹節、曹華三人送人宮中後,終於自封為丞相。
朝野震驚,天下譁然!
帝王無奈苦笑之餘,預設此事。然以孔融為首的文人士大夫們,齊齊聚集在一起,上奏帝王無效後果斷寫出幾十篇詩詞辱罵曹氏,言辭尖銳不羈之重,更使許昌氣氛再緊張一分。
——當真是山雨欲來風滿樓!
三月時曹操命人去請華佗,華佗以家中妻兒病重未有拒絕前來許昌。最近天熱再加諸事心煩,曹操在再一日頭疼之後,終於怒極命人去將華佗抓來。
六月十八,許昌的清晨都有些悶熱。
曹植還在上課,這一堂課也將是楊修給他上的最後一堂課。
曹操罷三公後,大舉徵辟人才。其中最隱人注目的兩件事,便是他命人強制帶來劉備營下謀士徐庶孃親,使徐庶不得不前來投靠曹營;以及強制闢“重病幾年才康復”的司馬懿為文學掾。
而楊修,也被任命為軍中主簿。
這既然是最後一堂課了,楊修也不再教導他學習詩經、兵書之類,反是丟下手中竹簡淡道:“聽說你最近同郭軍師走得很近?”
曹植頷首道:“學生敬佩先生計謀,是以近來時常前去學習。”
楊修凝視著他,目中是一覽無餘的譏誚,也不知是習慣抑或鄙棄。
好在他對這個話題並不大感興趣,便掠過道:“為師教導你八年又九個月,今日離別之際,不說其他,來說說近日大勢罷。”
如今劉表子嗣內部爭權不斷,而孫權終於鞏固江東,但這些都不是楊修要說的。
他要說的,是前不久孔融煽動文士大做文章,引得曹操愈發不滿。
曹操並無太多表情。
他本應怒極抓些,哪怕無濟於事,好歹也能讓這些酸腐閉斷時間的嘴。但曹操不動,任何瞭解曹操之人都應知曉,他其實是打算大動這些人了!
——恐怕再過不久,天下都能聽聞孔融身死的噩耗。
孔融之於楊修,本是欽佩、敬重的長輩。更何況昔日曹操將楊彪打入大牢,還是看在孔融面子上釋放,因而楊修自然不想看到此事發生。
然而他雖能看穿曹操之心,卻無阻擋曹操之力。這件事任何人恐怕都無法改變曹操的想法,他卻始終想要聽聽曹植的看法。
是以他詢問曹植說:“此事,你作何觀?”
曹植微笑道:“先生心中早有定論,不是麼?”
楊修驟然攥緊手指,根根發白。
他已知曉,曹植這一句話也正是在贊同曹操所為。
那麼他又在期待什麼呢?
孔融又是何人呢?
他是孔子二十世孫,太山都尉孔宙之子——以他家世、身份,已是當世少有的顯赫。更何況他少有異才,更曾任職北軍中侯、虎賁中郎將、北海相。曹操定都許昌後,他更被徵為將作大匠,又任大中大夫。
他舉薦不少人才、賢士,也曾修葺城縣、邑立學校,更寫過不少文采斐然的詩詞歌賦……他本已是當今不可或缺的大儒。
而這般人物,無論放在那個朝代,都是世人無法不尊敬、無法不仰望的存在。
然孔融卻生於亂世!
在這漢室式微的亂世,無論他再如何憂國憂民,無論他再如何赤膽忠心。僅是他與曹操政見不合之事,便終將導致他身首異處。
何論他屢次挑釁曹操呢?
昔日楊彪之案,孔融威脅曹操“明日便當褰衣而去,不復朝矣”;後因戰亂不堪,曹操表制酒禁,孔融則頻書爭之,多有侮慢之辭;而官渡之前,孔融更在朝堂上下大肆勸誡曹操投降之意;更甚者曹丕納甄姬時,孔融將之比作“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
文人之力幾何,歷代統治者皆是明白。從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罷黜百家,至於如今文人們口誅筆伐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