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年,蒲衛國無兒無女的小姑姑蒲帶娣突然過世,蒲衛國去送了姑姑一程,沒成想回家卻一病不起,也不知得的是什麼怪病,沒兩個月竟然緊隨他小姑姑之後,沒了。蘆雲萍結婚以來跟蒲衛國感情甚篤,蒲衛國一死,蘆雲萍深受打擊,加上平日裡屋裡屋外操勞過度,第二年竟然緊隨自家老公其後,也過世了。

蒲衛國夫婦一沒,蒲家就剩下四個小的三個老的一個殘的,範保珍雖然能幹,不說她已經瞎了,就是沒瞎她也是個快九十的老太太了,蒲家一時沒了個能持家的人。蒲衛國寡居的小姨子蘆仙萍見姐姐留下的小孩可憐,跟蘆銀壽一商量,便搬了過來住,說是先照顧著蒲家老小的起居。

3

3、第二章 。。。

有蒲山和蒲來福兩個大師級的茶師在,蒲家雖然日子慢慢過得好些,但家裡全是些老老少少,開支較大,生活方面說不上闊綽,捉襟見肘。

蒲志華的大姐蒲志蓉唸完小學後,關於要不要繼續讓她讀初中,祖父蒲來福和曾祖父蒲山意見不同了。蒲山說現在的時代不同,新社會男女平等,女孩子也要讀了書才有出息,主張繼續供蒲志蓉讀。蒲來福心裡始終想著女孩子大了都是外姓人,便跟他老爹擺道理講原因,說家裡人老的老殘的殘,花錢的地方多著呢,女孩子讀了五年書,能認兩個字也就夠了,還是趁著老爺兒倆能蹦達一陣子的時候多炒炒茶,早早積蓄些錢放在那,以備蒲志華將來讀大學的花費,萬一哪個時候父子倆腳一蹬,往馬克思老人家那報到去了,叫蒲志華到哪要錢去,反正蒲志蓉也有這麼大了,讓她和蒲志菊一起幫襯著做做家務是正經,也好減輕她們小姨蘆仙萍的負擔。

蒲志蓉本是想讀書的,成績也一直很好,家裡屋柱上板牆上糊滿了她的獎狀,但聽爺爺這麼一說,一向乖巧的她便不敢要求再念了,老老實實輟了學。蒲志菊本就討厭極了讀書,一聽爺爺說小學畢業後就不供她讀了,高興不已,就想跟大姐一起輟學,甘願在家打打豬草采采茶。蒲來福一聽巴不得,反正多讀兩年還要花錢,乾脆把蒲志菊也從學校拉出來了。

蒲志梅死得早,因此蒲志蘭一直是被家裡人喊作三丫頭。蒲志蘭因為只大蒲志華一年,為了讓寶貝孫子在學校有人照應,怕他受別人的欺侮,蒲來福便讓蒲志蘭和蒲志華同一年入學讀書,姐弟倆一起讀完了小學。

1989年,蒲志華小學升初中了。中學離蒲家岙有四五里地,座落在清溪鄉街上,這麼遠的地兒來來去去得花不少時間,那唯一進出的路又是沿著清溪河而下,怕蒲志華身邊沒個人照應不安全,蒲來福咬咬牙一狠心,乾脆讓蒲志蘭也跟著弟弟升了初中。

開學的那天,蘆仙萍便送蒲志華和蒲志蘭去學校報名。蒲志華對能走出蒲家岙那是充滿了好奇,再說學校就在街上,又熱鬧又好玩,也能見著不少新鮮東西,所以一路上很雀躍,沿著那條隨清溪河宛延而下的機耕路又蹦又跳而來,走起路來不是把路旁的砂石往河裡踢就是追著蝴蝶蚱蜢小跑,興奮不已。

蒲志華的小學同學蒲鵬、蒲麗芳、蒲豔都因為家裡條件不好,早早輟了學,這時他們正和一群小蘿蔔頭在河灘邊放牛戲水,見對岸走來的蒲志華樂得狗擺卵似的,在學校總和蒲志華掐架的蒲鵬便扯起嗓門喊起了在蒲家岙廣為流傳的順口溜:

蒲家公子哥(哎),

走路要人馱(喲),

爺爺一打腳(哇),

孫子掉下河(咯)。

大大的嗓門,誇張的語氣,順帶蹩足的手舞足蹈,逗得那些小蘿蔔頭們鬨笑不斷。

蒲志華氣得滿臉通紅,剛想罵回去,卻見他三姐蒲志蘭兩手叉腰,隔河喊道:“蒲鵬,你個死王八崽子,放學回來老孃再找你算賬。”

“你哪像個姑娘家,走你的路,管他們說什麼。”蘆仙萍笑罵道,不停催促他們快走。家裡還有事呢,早上他們的太公蒲山帶著蒲志蓉從金雞頂上夾了只兔子回來,等著她回家去燉呢。

蒲鵬見蒲志蘭跟他對罵,更來勁了,站在牛背上又喊了起來:“蒲志蘭,小丫環,蒲志蘭,小丫環……。”

蒲志華再也氣不過,隨手揀起一塊石頭向蒲鵬擲起,河床寬隔得遠,擲到河中心就掉了:“蒲鵬,你個狗孃養的鱉崽,你等著,老子回來打得你雞…巴腫氣。”

蘆仙萍在他身後哭笑不得,狠狠在蒲志華後腦殼拍了一巴掌:“小兔崽子,亂七八糟的,罵的什麼渾話呢,小心我告訴你大伯。”

蒲志華大伯蒲愛東雖然殘疾,卻寫得一手好毛筆字,之乎者也的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