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山在他媽媽範淑貞的包辦下,娶了他媽孃家族內的一位姑娘範保珍。範保珍除了善於料理家務外,還有一項絕技,聞茶。無論是跑虎山哪個山頭的茶葉,她都可閉目聞辨出來,見者無不稱奇,深得蒲山的爺爺蒲海佑喜歡,和蒲蓮梅一起,姑嫂二人成了蒲海佑的左臂右膀。
民國二十五年,蒲海佑駕鶴仙去,享年103歲,清溪鄉屬雙橋縣管轄,民國政府當時的雙橋縣縣長親自跑來祭奠,讓蒲家岙一時聲名遠播。
蒲山、蒲蓮梅、範保珍在茶葉炒制方面雖然各有各人的天份,但也正因為天份不同,爺爺蒲海佑的炒制技藝三個人中沒一人能全部領悟參透。三人一起合作雖然沒有達到爺爺的神韻,但也勉強能炒製出“碧玉弓”和“折金釵”,只可惜,蒲海佑一死,蒲蓮梅緊隨其後也走了,“碧玉弓”、“折金釵”因此也隨著人死名亡。
蒲山和範保珍生了六個女兒蒲春花、蒲春英、蒲來娣、蒲招娣、蒲見娣、蒲帶娣之後才生下一子,便是開文說到的蒲來福。
蒲來福娶了與野狐坡范家村相鄰的芟家村的芟玉娥為妻,生了兩子,大兒子蒲愛東,小兒子蒲衛國。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蒲家岙也並非世外桃源,割資本主義尾巴割到了蒲山蒲來福父子頭上,蒲家再不許私自炒製茶。1967年,蒲來福大兒子蒲愛東在紅衛兵的一場武鬥中,為了保護自己的高中同學茅志國被人打斷了腿,從此成了殘疾。誰又料想,第二年,蒲山蒲來福父子倆在鄉里遊街批鬥不說,最後還被押去了雙橋縣,說是蒲山解放前和國民黨高官來往親密,是潛伏在人民內部的內奸,定的是反革命罪,這下不得了,蒲家人亂成了一鍋粥。芟玉娥正為大兒子的殘疾難過,一聽自家丈夫和公公這死罪的罪名,一口氣沒過來,走了。
蒲衛國那時才十六七歲,什麼事兒不懂,大哥又成了殘疾,家裡的頂樑柱蒲山和蒲來福又在牢中,家裡老老少少吃了上頓沒下頓。蒲衛國幾個姑姑瞧孃家遭了大難,都輪著回孃家幫著照顧一家子老小。
大姑姑蒲春花和四姑姑蒲招娣不信邪,炒個茶能炒出個反革命罪來,兩人便去了縣裡告狀,那個時代誰都不知道明天那站在臺上挨鬥的會不會就是自己,誰還聽她們的申訴,姐妹倆折騰了好幾天連自家老爹和弟弟的面都沒見上。蒲招娣是個火爆脾氣,咽不下一口怨氣,便在縣政府大門口一頭撞死了,蒲春花悲憤異常,覺得也沒什麼臉面回家,緊跟自家妹妹其後,投了井。
蒲春花和蒲招娣都是有兒有女的人,她們一死,兩人的婆家人、蒲家其他幾個姑姑跟蒲家岙一些蒲山蒲來福同輩的村裡人抬著殘疾的蒲愛東,帶著滿身孝服的蒲衛國,去了縣政府申冤。事鬧大了,上面終於有人發了話,讓蒲山和蒲來福回家改造。範保珍自從老公和兒子蒙冤入獄後,一直以淚洗面,加上大孫子殘了,一年不到的功夫,兒媳婦、大女兒、四女兒一下子沒了,便沒日沒夜的哭,眼睛竟然硬生生瞎了。
遭此大難,蒲山雖然頭上懸的罪名還在,卻因他平日裡素來和氣,鄰里鄉親對他向來尊敬有加,遭的罪倒也不大,又有一手炒茶的絕技在身,在上面幾位好茶的高官特別照顧下,有時還能炒炒茶。蒲來福卻是心灰意冷,再也沒起過炒茶的念頭。
蒲家有蒲山和蒲來福在,老老少少日子雖然過得緊巴,但也勉強能過得去,但是由於成分不好,蒲家兩個小子到了適婚年齡卻無人上門說親。蒲愛東倒沒什麼,人家女孩子誰也不想進門就照顧一殘疾,但蒲衛國說相貌那是貌勝潘安,說人品那也是忠孝仁義,這麼個香餑餑卻是放在蒸籠頂層都無人問津,奇哉怪也。蒲衛國剩下的四個姑姑也急了,到處的託人,最後終於如了願,跑虎山西南邊癩頭嶺腳下的蘆家村有個叫蘆銀壽的,膝下有兩個女兒,蘆銀壽以前跟著蒲山學過栽茶和炒茶的技藝,念在蒲山的恩德,讓大女兒蘆雲萍嫁了過來。
蒲衛國和蘆雲萍先後生了四個女兒蒲志蓉、蒲志菊、蒲志梅、蒲志蘭,最後才生下一個兒子蒲志華。三女兒蒲志梅不到一歲時因為過水痘沒及時醫治,夭折了。
最小的兒子蒲志華實在是蒲家上下的心肝兒肉,尤其是蒲來福,寶貝孫子就是他的命,家裡生活過得並不闊綽,蒲來福便時常帶著孫子走親戚,為孫子打打牙祭,討幾個雞蛋。蒲來福自己都快六十的人了,五六歲的孫子卻還是時常揹著。
撥開烏雲見青天,國家政策變了,懸在蒲山頭上的罪名早已沒了,蒲氏茶又恢復了活力,蒲來福也開始重新炒起茶來,蒲家日子見日的好了起來。
天有不測風雲,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