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還有個地下黨員王居選,假裝拉架,也跟著拉拉扯扯地進了院子。

聽到外邊吵兒巴火的,偽自衛團長高魁一,從屋子裡趿拉著鞋走出來,雙手叉腰,張口一個“操”:媽個巴子,跑這地界來撒野,找死呀?

高魁一的威風還沒耍完,李鳳林和王居選的兩支短八分,就對上了他和幾個出來看熱鬧的偽兵。大門外圍觀人群中的游擊隊員,也各司其職動作起來。翁大成還是上次的動作,邊跑邊把焚火帽套上去,再把槍口從窗格子捅進去。

再僕再起,五次三番,湯原游擊隊這次終於站住腳了。

抗聯6軍的基礎,就是這樣打下來的。

第3章 趙尚志拉起支隊伍

出場就是悲劇

哈爾濱正東、緊挨著哈爾濱的巴彥縣,有支東北工農反日義勇軍,又稱巴彥游擊隊,建立人是共產黨員、清華大學學生張甲洲。1932年4月,受河北省委、北平市委派遣,與在北平讀書的東北籍學生張文藻、鄭炳WWW.KANSHUBA.ORG、於九公(於天放)、張清林等人,回東北參加抗戰。他們與滿洲省委取得聯絡後,來到張甲洲的家鄉巴彥縣七馬架子,拉起一支約200人的隊伍,張甲洲為總指揮,原巴彥縣保衛團團總王家善為副總指揮,原巴彥中學校長孔慶堯任參謀長。

如今“清華”二字如雷貫耳,清華學子讓人肅然起敬,就更不用說那個年代了。只是在一些人的心目中,“秀才造反,三年不成”,這耍槍桿子的事,就沒怎麼把幾個學生放在眼裡。隊伍初創,幾個只搞過學生運動的熱血青年,也不知該如何舉足投步。不久王家善和孔慶堯帶著自己的人馬走了,隊伍減員一半。張甲洲著急上火,派鄭炳WWW.KANSHUBA.ORG、張清林到安達組織武裝,他自己去大煙溝聯合鬍子隊“綠林好”,共同抗戰。

6月,羅登賢審時度勢,派省委軍委書記趙尚志到巴彥游擊隊,先為省委代表,後任參謀長,意在鞏固、發展、壯大這支黨領導的反日武裝。

這時,隊伍又發展到200多人,農民、工人、士紳、知識分子、大排隊、鬍子,什麼人都有。張甲洲的宗旨,只要打日本子,什麼人都要。趙尚志贊同這種做法,但他認為這支隊伍需要改造。且不說鬍子、大排隊出身的,就是正兒八經的農民,那種自由散漫的作風也是要不得的。就提出建立“中心隊伍”的思想,使之成為旗幟、樣板,來影響、帶動,乃至改造全隊。

張甲洲一腔熱血,路子也對,只是一介書生,哪帶過這樣三教九流的隊伍呀?管嚴了,一些人受不了,跑了,不跟你幹了;管鬆了,擾民,不用敵人打,自己就垮了。他很認同趙尚志的意見。幾個黨員一商量,從所屬的3個大隊中,選出20個年輕、健壯、思想品質比較好的隊員,單獨編成個“模範隊”,黨的主張,部隊紀律,先在模範隊中貫徹執行。長官不許打罵士兵,誰也不準打罵勒索百姓,不許抽大煙,不許說鬍子黑話,等等。

“老太太,你別驚,過了鬍子就是兵。”那些“打精米,罵白麵”的人中,還包括腰掛“鐮刀魚”(刀魚、帶魚,這裡指刀)的警察。那時在老百姓眼裡,除了鬍子,沒有比被拆解為“丘八”的兵再臭、再可恨的了,警察則是“警察狗子”、“馬路橛子”。在草民百姓眼裡,這些扛槍挎刀的人,天生就是對他們施暴的。不打罵、禍害百姓的軍隊,誰見過?至於當官的打罵當兵的,老兵欺侮新兵,也是世代相傳,家常便飯習慣了的。

那時大小當個官,在下級面前就端著架子,弄出許多特殊、不同來,彷彿不如此就不叫官了。後來的抗聯領導人,有的也未脫俗,有的還吃小灶。從巴彥游擊隊的省委代表、參謀長,到抗聯3軍軍長、總司令,趙尚志始終如一,在生活上沒什麼與士兵不同的地方。

平時,趙尚志喜歡和士兵嘮嗑。家在哪旮旯呀,爹媽身板硬實嗎,娶媳婦了嗎,上隊前幹什麼呀,為什麼要上隊呀,對隊伍有什麼不“樂意”(滿意)的地方呀。那時的人特別怕官,平時再油嘴滑舌的人,見官也難免舌頭髮硬。有時幾個人嘮得正熱火,趙尚志過去了,立刻就噤聲了。慢慢地就好了,誰有什麼想不開的事了,就想找“小李先生”嘮嘮。

這時,趙尚志化名“李育才”,二十四歲。這一年打下巴彥城後,他和同志們有張合影,十幾個人中明顯的一張挺圓的娃娃臉(與電視劇《趙尚志》中扮演主人公的演員高強的臉型,正好相反),個子也小(2004年6月,在長春般若寺發現趙尚志的頭顱後,經公安部物證鑑定中心檢驗鑑定,根據顱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