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明治天皇在明治初年,作為國家基本政策下達了‘五條誓文”……”後面是“五條誓文”的內容。接著寫”睿智光明正大何以復加”,在”欲開啟國運”之後插入“須按此主旨”。把以上內容填進英文稿後,提交到總司令部。總司令部一字未改,全文透過。
12月28日詔書定稿,由天皇交給首相代理巖田法相。幣原自年末患感冒,現正臥床。
詔書是用片假名寫的。開頭部分和幣原起草的一樣。在“以國民生之改善。而建設新日本”與“惟長期戰爭終於敗北的結果”之間、新加上下列兩段:“大小城市之所蒙戰禍、遭災者之艱苦、產業之停頓、食糧之下足以及失業者增加之趨勢等,真令人痛心。然而,我國民面對當前考驗,徹頭徹尾追求文明和平之意志愈堅,實現其結果,不僅對於我國,亦將為全人類展開光輝前途。”
“夫愛家之心與愛國之心,在我國甚感熱烈,今實擴大此心,以向完成人類之愛做獻身努力之秋。”
在“惟長期戰爭終於敗北的結果”的後面緊接著就是有名的“人的宣言”。
“然而,朕與爾等國民同在,常利害相同休慼與共。朕與爾等國民之間的紐帶,始終以相互信任和敬愛相連結,並非單純產生於神話和傳說,也非基於天皇是觀御神、且日本國民覺越於其他民族,繼而可以支配世界命運的架空觀念。”
接著說,朕已命令“朕之政府”克服“考驗和苦難”,實行產業立國。國民要“互相團結,相倚相扶,興起寬容互諒之風”。結尾說:“一年之計在於春,朕切望朕信賴之國民與朕同心自奮自勵,以成就此大業。”
迎接昭和21年(1946年)元旦的日本國民,從報紙上看到發表的詔書。高松宮事先知道要發表這個詔書,拿來一讀,總覺得有些奇炒。細一看才知道,這是用英文起草,又被譯成日文的。
但是,這份詔書的文體和寫法有幾處與往常不同。因為原文是英語,讀起來很不通順。“始終以相互信任和敬愛相連結”象聖誕節卡片上的話;“朕切望朕情賴之國民與朕同心”則和英語學習參考書的例句差不多。片假名上有濁點(舊式公文中無濁點——譯者注),還有標點符號,這是頭一次。並且過去詔書稱國民為“爾臣民”,這回卻改叫“爾等國民”了。
這份詔書說它是“人的宣言”,不如說是在巧妙地號召國民擁護天皇制。連否認天皇是“現御神”的部分,也主張戰爭中軍閥強加給國民的天皇制是一時的現象,與本來的夭皇制不同。並且說,日本是以天皇家為頂點的家族國家,“夫愛家之心與愛國之心”在我國“甚感熱烈”,號召“擴大此心”。還告誡說,敗戰之結果,國民動則流於“焦躁”、“詭詐之風漸長”、“道義之念日衰”,最後要求“朕與爾等國民同在,常利害相同,休慼與共”。
休慼就是苦樂。軍閥和戰犯雖被逮捕,皇室和國民仍為一體。雖嘆戰敗使道義衰落,並未提道義頹廢引來戰爭敗績。在這裡,假使天皇對戰爭負有責任,也不會提到。詔書把天皇對戰爭的責任間接地予以否定,並說今後與國民同在。
這個詔書一發表,總司令部十分滿意。麥克阿瑟上將在元旦發表簡短談話說:“天皇的新年宣告,使我非常欣快。天皇以此詔書的宣告,將對日本國民的民主化起指導作用。天皇堅決地將今後天皇的立場置於自由主義道路上。這種行動反映了不可抗拒的健全信念對其的影響。健全的信念是抑止不了的。”
新年剛過,總司令部不但處分戰犯,還指令日本政府從公職中消除一切軍國主義者和國家主義者,其目的是想把明治以來構築的天皇制國家予以解體。總司令部在對新聞記者團談今後的遠景時說,被清除公職的將達幾萬人,天皇快成光桿司令了。
戰後首次大選的日期還未定,各黨在熱心地準備選舉。
《赤旗報》的新年號刊登出題為“我黨的選舉口號”幾個大字,其內容為:“1。打倒天皇制,成立人民共和政府12。人民生活的安定和提高;3。由人民制定民主憲法;4。徹底追究戰爭罪犯;5。給勞動農民以上地;6。大幅度提高工資。”下邊還刊載出一大標題——“以最大的歡喜迎接野坂同志”。野坂參貳預定1月12日由延安歸來(歸國同時改名為野坂參三)。
每年1月22日,都要在天皇的參加下舉行宮中的年初詩歌會。今年的主題是“松上雪”,這是為表現“眼下國民忍耐苦難勇往邁進之英姿”而選定的題目。
天皇已經為22日的年初詩歌會準備好自己的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