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題記

人生若只如初見;所有往事都化為紅塵一笑。只留下初見時的驚豔、傾情。忘卻也許有過的背叛、傷懷、無奈和悲痛。 時光匆匆,我們已經回不到過去;也許曾經一見傾心;但是再見之時;也許就是傷心之時。若是如此;不如初見時的那份感覺……

人生若只如初見那該多好,每一個人當最初和你相遇,那種美好的感覺一直就象春天初放的花,那種溫馨、那種自然、那種真誠、那種回憶,因此就一直瀰漫在了你的生命中。為什麼在人的交往中會有誤會、費解、猜測和非議呢?只有淡淡的如水的情懷不就足夠了嗎?就象從未謀面的網友,每次在網上遇到時候互相打個招呼,心中存有彼此的牽掛,不也是一件很美的事情嗎?

君子之交淡如水也就是這個道理吧。。。

生活就是這樣的,得到了往往就不會去珍惜。得不到才是一種境界。或者只如初見,那種淡淡的情懷倒是讓人釋懷、讓人坦然、讓人心安。一句心靈的問候,足以讓你一生難忘,我想人生這個東西,淡然一點往往會是清風明月,太過執著,則就是迷惘了,因此我情願對於友情、恩怨、功過、得失、錢財……都看的再淡一點,情願那初見的情節永遠留在自己的夢裡。

林清玄的《法圓師妹》,他說:“每個人的命運其實和荔枝花一樣,有些人天生就沒有花瓣的,只是默默的開花,默默的結果,在季節的推移中,一株荔枝沒有選擇的結出它的果實,而一個人也沒有能力選擇自己的道路吧!”

有的心情你不會明白的,有時候過了五分鐘,心情就完全不同了,生命的很多事,你錯過一小時,很可能就錯過一生了。那時候我只是做了,並不確知些道理,經過這些年,我才明白了,就象今天一樣,你住在這個賓館,正好是我服務的地方,如果你不叫咖啡,或者領班不叫我送,或者我轉身時你沒有叫我,我們都不能重逢,人生就是這樣。

人生真的就是這個樣子嗎?我們不得而知。。。

一 童年

1989年的夏天,我出生在一個贛東山區一個小縣城;媽媽生我時才17歲,那個年代在我們那這並不少見。不過,也正是因為父母的早婚,導致了他們婚後的不和諧。甚至於最後兩個家族的反目。(不過我並不認為我的同志傾向跟這有關係)

我是喝姑姑的奶長大的,她和我媽同年,他兒子比我小2個多月。叫王輪,我們小時都喜歡叫他輪子。輪子的女兒09年春節前後已經出生了。(又是一早婚的,哎)

在我的記憶裡,我9歲前的童年全是在外婆家渡過的。雖然我奶奶後來告訴過我,我兩歲之前是她帶大的,可我那時太小,記不得了。有印象的,最早時候的事,大概是在3。4歲的時候,那天傍晚,正和表弟(大姨的兒子,比我小10個月)還有一大群小孩在房前的水泥坪上玩耍。外婆從菜地裡忙完回來,手上拿著一封信,是我媽從深圳寄來的。那時我在想,這是鴿子剛好飛到外婆幹活的菜地裡,把這信交給了外婆。

至今我還記得94年9月1日,第一天去幼兒園的場景。外婆騎著腳踏車,把我放在前面那個橫槓上。這也是我小時候記得的發生的最多的場景。騎到過半路程的時候,碰到一女的,也騎腳踏車正帶著她女兒報完名,交完學費回來。那女孩叫付琴,後來我們一直同學到2年級,她發生車禍,僥倖搶救回來後,人變的有點呆傻。後來有沒有上學,我也不太清楚了,因為3年級下半年,我轉校回自己家這邊上學了。

97年秋天,父親從深圳回來,領著他幾個徒弟和幾個小工,開始給我們自己家蓋房子。(我爸是個石匠,90年代初就還著我媽,後來還有我姑姑,小姨,舅舅去深圳打工。)

房子蓋到第一層封頂的時候,父親被查出頭腦里長瘤,據他們推斷說,是一次在深圳為了老鄉,和人打架時,讓人用酒瓶子砸過後留下的遺患。花了一萬多,去南昌動了手術治好了,不過為了防止復發,動手術時切除掉的腦殼並沒有立即補回去,直到2005年才重新裝上。在這之間,父親的頭部是比較嚇人的。

蓋房子,加上父親動手術的錢,花了將近5萬,最後從親戚家借了幾千塊錢才把新家添置好。

98年春節,離開從小長大的水南農場,記憶裡第一次沒和外婆一起過春節,那天哭的死去活來,一開始只是我哭,後來外婆也跟著掉眼淚。囑咐我,以後一放假就回她家玩。(後來一直到我上高一,每年寒暑假,五一,十一我都回外婆家)

我家住的那個村子,大多數人都姓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