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說聲便好了。”說罷,起身步向書房,回頭莞爾:“之前你們成親時我忘了說了,白頭偕老,早生貴子。”
顧秉坐下,看著軒窗外一片幽竹。如今吐蕃允諾出擊西蜀叛軍,暫時可解燃眉之急,但終究不是長久之計。西蜀王此時發難,實是棘手。
朝廷的糧餉供給北伐大軍都是捉襟見肘,若是動用地方的南衙府軍,則必然吃緊,甚至影響到北方戰事;靖西王雖在奪嫡之爭中支援軒轅,可畢竟是各取所需,軒轅繼位後,兩邊關係不冷不熱,周琦死後,更是微妙。靖西王一世梟雄,若說他為了臣子之義討伐西蜀,顧秉自己都不信;朝廷精銳盡數北征,京畿雖然號稱有十萬府兵固守,但朝中重臣皆知,這些府兵平日裡疏於練習,和一般的散兵遊勇無異。
臨淄王再過五日便可馳援北疆,若是速戰速決,兩個月內便可結束北疆戰事。就算不盡如人意,北征大軍也可回撥人馬回援京師,那至少也要一個月。而其間的糧餉配給,是一點都不敢挪用的,任何一點兵力變動,都可讓不算充盈的糧草吃緊。
府兵的戰力,糧草的存量,諸王的動向,此人皆是瞭若指掌。顧秉心中彷徨,此人對中樞機密的瞭解程度不下於自己,是否可以推測,此人官位資歷都起碼與自己等同?顧秉苦思半晌,提筆寫信,卻久久未落一字。到此時,他才突然對軒轅感同身受了。那種身在最高處,卻不知道誰可以信任,誰能與共的感覺。顧秉自嘲一笑,軒轅此刻身邊至少倒全還是值得信任的心腹,而把這麼鬼魅暗伏的爛攤子留給自己,還真是寵信。
連個商量的人都沒有,顧秉長嘆,斟酌著動筆。
不知道跑死多少匹馬,三日後靖西王的回信便到了,上面卻只有兩個字。
“周琦。”
第六章:關山千里兩心同
顧秉攥著手裡那張薄箋,目光冷凝,將其撕得粉碎。
出了中書省,顧秉向清心擺擺手,徑自騎馬一路南行,直到洛河之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