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向身側的古驁,只見古驁比之三年之前,容色依稀相識,只是那精神氣間,彷彿又多了躊躇滿志,眼中亦多了自己不再瞭解的深沉。忽見古驁抬袖,指向前方要塞:“前面這處軍塞,離漁陽城有三十里,乃是原來城外大營修葺而成。七史上曾說,武公為迎大將破北而還,出上京三十里迎,以宣其戰功。今日,你破戎有功,戎地百年之患,由此始解。為兄效仿先賢,出城三十里迎。我要為天下人,謝你為天下平戎呀!”
“不敢!”
古驁笑道:“有功就是有功!你當得起!”
兩人說話間,戰車來到了依山而建的要塞門前。
這時,一聲悠長的號角聲起,帶著北地特有的蒼涼,兩扇巨大的山門從兩側緩緩而開。出現在典不識面前的,是一片機巧遍佈,鬼斧神工的巨大工事。典不識仰面而望,日光刺眼。目光移下,面前出現了一座排列緊密的雄兵之塞,錯落間依稀可以看到隱藏在其後的那片開闊而生機蓬勃的馬場。
只見要塞中旌旗冉冉,雄兵列列——密密麻麻,整裝齊列,兵甲森森,透出一股北地的雄氣,和一股久浸沙場的森然英氣!典不識自忖,哪怕是追隨自己的精兵銳甲,亦有所不及。
他們一個一個昂首挺胸,騎在高頭烈馬之上,身著厚重的新式重甲,甲光向日,一片一片如開了金鱗般鋥亮,霎時間爆發出一聲整齊而綿長的呼和:“迎漢王!迎燕王!”
而就在這時,那要塞之外,一群西域的駿馬如烈風般從其後的草場賓士而過,其勢如風雷。
古驁道:“三弟,你看,這裡所駐紮的,就是多次馳援兩王之戰的弟兄們!你不下去謝謝同袍麼?”
典不識聞言,回過神,忙下了馬車,對眾漢軍道:“典不識在此,多謝兄弟們了!”說著典不識直揖到地。眾漢軍聞聲,齊以兵器杵地,地聲震隆:
“為公不為私!為國不為己!殺敵不言謝!衛我家邦,共鑄國防!”
典不識抬起臉,看著漢軍眾將,但見人人臉色肅然,背後不知不覺中已風乾了一層細細的冷汗。此時,他心中一時間亦不由得升起一股豪邁曠達之氣,洪聲附和道:“為公不為私!為國不為己!殺敵不言謝!衛我家邦,共鑄國防!”
“三弟說得好!”古驁道。
典不識再一次上了戰車,隨著古驁向前行駛,古驁遙指那馬場到:“三弟,你看這些駿馬,比戎馬如何?”
典不識道:“有過之,無不及。”
古驁道:“此乃田榕跋山涉水,從西域國借種繁育而來。如今,乃是這天下第一的好馬!天不假私,為兄何敢以此馬自重王位?只願我漢軍之武功,能為天下人謀福利,致太平!”說罷,古驁望向典不識:“三弟,你願意和我一道麼?”
典不識單膝跪於戰車之上:“大哥!我願意與你一道,為天下致太平!”
“好!”古驁看著典不識:“深明大義,這個燕王,我算是沒有白封予你。你要知道,印雖在我手,但我乃是尊天命而為;尊民心而行。天意民心是何?——就是望你為天下人守住北面邊疆!鎮守戎地!這王爵不是官爵,是天下人託付在你肩上的責任吶!”
典不識一時間汗漬侵背:“大哥所言,不識記住了。”
“我為你牽馬,可不僅僅是為了我的三弟;我是為冀盼和平之天下人而牽。你可明白?”
典不識深深地低下了頭:“大哥,不識明白!”
車駕一路行至漁陽郡城,典不識放眼望去,只見漁陽城早已不是自己離開時候的樣子了。繁華的街道、熙熙攘攘的人群,和戎都凋敝、破敗的模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煙囪四起,鍛兵造劍之聲夾雜著行人買賣吆喝之聲,不絕於耳。
典不識嘆道:“漁陽城如今竟繁盛如斯!”
古驁微笑:“還記得你我二人遊歷天下時見過的諸郡郡城麼?三弟,如今你看,漁陽城比它們如何呀?”
典不識慨然:“如今一看,江衢鳥語花香、上京富貴逼人,都不如北地這勃勃驍勇之氣!”
“勃勃驍勇之氣,說得好啊!”
兩人一道入了郡府,郡府仍是舊貌,並未擴建,也未修繕華麗,倒顯出一股北地蒼莽來。
“虞太守!”典不識見虞君樊在郡府門前相迎,忙下車行禮道。
虞君樊笑道:“典兄一別三年,這精神氣倒是越發好了。我適才遠遠望見,倒真有遠古大將之風!漢王你看,是不是如此?”
古驁哈哈大笑:“這個自然!那還用說?走,一道入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