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折的重大決策,就這樣敲定了。

次日上午,耀眼的陽光把金鑾寶殿輝映得格外明亮,愈顯得莊嚴肅穆。上朝的大臣文左武右已分班列好,靜候著天子垂詢。雖然百官都無語恭立,但是全感覺到今日早朝與以往大不相同,似乎要有什麼重大事情發生。因為今天朝臣的行列中,多了太子楊勇和晉王楊廣。

尚書僕射高俊最為敏感,他用眼角掃視一下楊廣,見晉王神采飛揚喜溢其表;再看楊勇,卻是雙眼發黏,似乎尚未睡醒。心中說,看來這位不可一世的太子,並非晉王的對手。

龍位上的文帝楊堅,也在注視著太子與晉王的表情。看到楊廣精神煥發英氣勃勃,甚為滿意,及見楊勇無精打采哈欠連天的樣子,心中殘留的一點愛憐也就蕩然無存了。

他終於開金口了:“眾卿,我朝立國以來,全賴文武百官用命,開疆拓土,基業日豐,八方臣服,四夷來朝。惟有陳叔寶偏據一隅,隔江對峙,且又昏憒已極,使江南萬民掙扎於水火之中。朕應天順人,焉能坐視,決計發兵平陳,使天下一統。”

百官齊聲稱頌:“萬歲英明,我主聖德!”

楊堅釋出諭旨:“為有利指揮,於江北壽春置淮南行省,命晉王為尚書令大元帥,總領五十萬人馬。清河公上柱國楊素為行軍元帥,尚書僕射高俊為元帥長史,韓擒虎、賀若弼為大將,分領人馬渡江……”

楊廣等一干受命將佐逐一叩首謝恩,紛紛表示決心,剋日破陳,全勝回兵。只有高俊默然,一言不發。

文帝感到奇怪,不由發問:“高愛卿,為何獨你無語?莫非嫌官職小嗎?”

“萬歲錯怪為臣了。”高俊覺得不能不說了,“臣以為,太子已立,且正當年,這等軍國大事,應以太子統軍為宜。”

楊廣一怔。

文帝在思考如何解釋與回答。豈料楊勇接過話頭:“父皇,兒臣近日身體欠佳,且武藝不及晉王,還是晉王出征為宜。”

高俊真心為楊勇著急:“殿下,統帥無需上陣,指揮自有在下與楊大人。殿下尚無軍功,時機不可錯過。”

“高大人此言差矣。”楊勇惟恐領兵出征,“父皇旨意已下,焉能更改,你就莫再多嘴多舌了。”

高俊遭到楊勇一番搶白,有苦說不出,只有張口結舌。

文帝心想,太子不可教也。又對高俊說:“高卿,如何?知子莫若父吧。”

高俊沉吟一下又奏:“萬歲,太子既然無意出征,亦不好相強。但臣以為,五十萬大軍的兵權交晉王一人,似乎不妥。”

楊廣再也忍耐不住:“高大人,你這是何意?難道我還會有異心嗎?你分明是在挑撥我與父皇的關係。”

“千歲此言差矣,為臣之意是王爺一人掌管五十萬大軍過於勞累。”高俊轉對文帝奏曰,“萬歲,秦王業已十六歲,將及成年,亦當讓他歷練一下。”

高俊一番話,倒是把文帝提醒,雖說楊廣可信,但軍權過於集中,歷來為用人大忌。常言道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文帝不覺接受了高俊建議:“高卿所言有理,著加封秦王楊俊為副元帥,協助晉王參贊軍機,排程人馬。”

對此決定,楊廣當然不喜,但他並不表現出來。回到府中,對宇文述提起此事,則是咬牙切齒:“高俊那廝,本王早晚要他好瞧!”

“千歲莫要動怒,如今兵權在手,就是向成功邁進了一大步。”宇文述低聲說,“但從秦王隨徵之事來看,萬歲對你仍有戒心,高俊的態度也不只一人獨有,群臣中焉知有多少人其觀點與之相同。因此,仍需認真籌劃。”

“依你之見呢?”

“欲成大事,非有權臣呼應不可。而遍觀我朝,能左右萬歲決斷的,只有楊素一人。”

“楊素官高極品,一人之下眾人之上,才及文武,如能為本王所用,當然求之不得。”但楊廣毫無信心,“可是,楊素為人高傲孤僻,獨往獨來,難以接近,只怕結交不上。”

“千歲,沒有蒸不爛的牛筋,只要火候到,何愁不揭鍋。”宇文述頓了一下,“我願為千歲攻下這個堡壘,只是……”

楊廣何等精明:“有什麼條件儘管明言。”

“千歲要捨得三樣東西。”

“便百種千種也在所不惜。”

“一要捨得工夫。”宇文述加以解釋,“常言說欲速不達。千歲要讓我從從容容見機行事,才不致做出夾生飯。”

“這一點本王明白,我不催促,你也自會著急。”楊廣又問,“第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