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3部分

忽山領旨,恭恭敬敬把楊玄感迎入寶帳,啟民已下座立候。讓座,獻茶已畢,啟民首先寒暄:“楊大人,萬歲聖體可好,大隋一定是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吧!”

“借大汗吉言,我朝一切均好。”楊玄感胸懷異志,他在察顏觀色,“萬歲嗎,更是精力旺盛,近日正率嬪妃百官乘船下揚州。”

“好,好,萬歲不顧暑熱和舟楫之苦,南下體恤民情,實明君也。”啟民極盡溢美之詞。

“萬歲倒是玩得高興,不想樂極生悲。”楊玄感頓下不說了。

啟民摸不透他的用意:“莫非有何意外不成?”

“契丹十萬精兵,突襲我營州,五千將士陣亡,營州失守。”

“有這等事?”啟民心中核計,楊玄感此行難道就為這事?

“啟民可汗接旨。”楊玄感說著立起身來,取出黃綾聖旨,當殿居中站定。

啟民離座,跪倒聆聽。

“奉天承運,皇帝昭曰:契丹犯境,寇我營州,欽派禮部尚書楊玄感至啟民可汗帳,調兵數萬,收復失地……”

啟民聽罷,叩拜接過聖旨。二人重新落座,楊玄感試探發問:“大汗能否出兵?”

“楊大人取笑了,聖上有旨,焉有不遵之理,定當照辦。”

“但不知發兵幾多?何時出兵?”

“請楊大人歇息一日,容我稍做安排。”

“大汗可從容佈署。”楊玄感毫無急切催促之意。

忽山把楊玄感送至驛館安頓好之後,急急返回寶帳,疑慮地問:“大汗果真充意出兵?”

“這是哪裡話來,我東突厥既為大隋屬國,即當聽從聖命,出兵豈有疑義。”

“父汗,不能出兵!”偷聽的始畢又闖入帳內。

“你,方受訓斥,當思悔過,又來多嘴,著實可氣。”啟民強忍怒火。

“父汗,請容兒臣一言。”始畢不顧一切說下去,“楊玄感不帶一兵一卒,卻讓我方出兵為他隋國攻城掠地,這居心何等險惡?父汗不能不加三思。”

忽山與始畢有同感:“大汗,王子所說有理。契丹驍勇,一旦出兵,難免我們兩敗俱傷,只有隋國漁翁得利。”

啟民聽了不覺默然。

忽山見狀再次進言:“大汗,今晚何不讓王子去探個虛實,然後再做定奪不遲。”

啟民想了想:“也好。”

塞外的暑夜,相對來說較為涼爽。楊玄感在驛舍庭院中漫步,仰望星空,不覺想起了父親之死。俗話說伴君如伴虎,父親為楊廣立下齊天的功勞,竟然未能倖免一死。難道自己日後也要步父親的後塵嗎?不能再重蹈覆轍了。要採取行動,倘能取得突厥的支援,則謀反大業必成。楊玄感此番謀這個差事,就是有此意圖。如今經過深思,他決定做進一步的試探。

始畢悄無聲息地走來:“楊大人好雅興,莫非在賞月乎?”

“原來是王子駕到,”楊玄感回禮,“室內悶熱,庭院正可乘涼。”

二人落坐石凳,始畢將隨身帶來的錦盒置於石几之上:“楊大人,家父差我送來北珠一槲,生金百兩,以為見面之禮,還望笑納。”

“這如何使得,無功受祿,寢食不安呀。”

“言重了,楊大人在朝身居要位,為我父子進句美言,便千金難買了。”始畢把錦盒推過去,“想來不會嫌輕。”

“有道是恭敬不如從命,如此便愧受了。”楊玄感正欲同對方深談,遂欣然收下。

這樣,兩人的距離,似乎立刻拉近了。始畢的言談也就轉入了正題:“楊大人,晚生有一言,不知當問否?”

“王子有話盡請直言。”

“萬歲此次派楊大人收復營州,卻為何不派一兵一卒呢?”

楊玄感不答反問:“依王子之見呢?”

始畢豈肯輕易亮出底牌:“晚生無知,方在前輩臺前請教。”

“其實,這件事是明擺著的,我想大汗與王子心裡清楚得很。”楊玄感仍不肯明說。

始畢突然調轉了話題:“楊大人,我朝上下聽到一個傳言,說是太子與令尊仙逝大有文章。”

“怎麼,你們這塞外也對此有所耳聞?”楊玄感的口氣,顯然是預設。

始畢受到鼓舞,又引申下去:“商賈自洛陽來言道,令尊功高震主,萬歲設宴,太子誤飲毒酒身亡。而令尊自知不保,乃絕食喪生,不知確否?”

楊玄感淡然一笑:“人間事真真假假,何必求實,意會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