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以來,這家由中國最大的零售商——百聯集團控股的超級市場,現在已經將其店面鋪設到中國21個省。

聯華共有47 000名員工,該公司正積極與外國對手展開競爭並使食品供應鏈標準化。它連續被零售業協會授予“中國最傑出的連鎖品牌”稱號。該公司甚至已經開始在歐洲開設自己的分店。北京2008年奧運會時,該公司計劃鋪設8 000家分店,而中國到1999年的時候才有第一家商店被定義為超級市場。

現在,中國的主要企業不再只是將減價的產品銷往西方。中國正快速地瞄準自己的顧客。根據美國勞動統計局的估計,在2004年,中國的8億勞動力人口每小時的平均工資是0�64美元,而美國是每小時21�11美元。這樣的工資從全球視野來看,將繼續賦予中國企業巨大的價格優勢。但是繁榮的需求與有限的供給已經使得發達的南部和東部地區的非熟練工成本開始上升,這使得部分企業(包括通用汽車、福特、豐田、摩托羅拉和英特爾)開始向西部轉移。這意味著隨著這些企業勞動鏈的轉移,各階層的購買力都會有大幅度的提升。

在城市,職工工資正快速地提高,人們對優質生活的渴望也正在增強。城市中的白領明顯被寵壞了:大多數企業面臨的最頭痛的問題就是防止受過高等教育的員工跳槽。一些分析家認為,按平均購買力計算,中國年均收入超過1 200美元的人士應歸為“中產階層”。按照這種劃分標準,中國有4�7億人口屬於中產階層,要比美國全國人口還要多。按照另外一些更嚴格的標準,那麼中國有7 000萬~1�5億的中產階層。中國政府自己公佈的資料是2�5億中產階層,占人口總數的19%。他們能夠買得起汽車和公寓。毫無疑問這類人群的總數正在增長。

從生產層面來看,與外國企業合資20年獲得的經驗幫助中國企業跳躍到競爭對手之前。隨著外國公司渴望進入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市場,國內的合作伙伴帶著增強的製造能力和智慧財產權走向海外。按照國際標準來看,中國在技術研發方面的支出還很低,中國政府很明智地鼓勵外資對一些薄弱部門進行投資,這樣,國內的公司能夠受益。即便在過去幾年,當中國成為WTO的成員,為迎接殘酷的競爭而做準備之時,中國五大銀行中的四大銀行都引入了戰略伙伴。這些銀行向美洲銀行等有經驗的銀行售出20%的股權上限,使得自身能夠執行新的管理程式。現在中國的銀行正擺脫過去的形象,提供更為廣泛的金融服務。大眾汽車會在中國的市場中獲得短期的收益,但上海汽車獲得的將是長期收益。

中國正從生產錢包、嬰兒用椅、服裝和玩具等傳統出口品向高價值、精密產品(如汽車零部件)轉移。一項調查表明中國在1993~2004年間,技術密集型產品的出口翻了一倍。記住日本所發生的一切——日本仍是所有亞洲經濟發展的典範。即使在20世紀70年代早期,“日本製造”的產品還被嘲諷為質量低劣粗糙。還記得當年那些哥斯拉(Godzilla)怪物玩具看起來像是用破洋娃娃縫製而成的嗎?你在今日的中國正目睹著同樣的現實:工作道德與創新相結合,高儲蓄率,大公司與政府利益緊密相關。但是中國的領土面積是日本的25倍,而且具有渴望創新的激情,而日本可能已經喪失了這些品質。

海爾集團最初是由一家國有企業的零散資金髮展而來的,現在它已經成為世界第四大白色家電製造商。海爾對其5萬名員工的業績都要公開打分,這如同讓幹得不好的人罰站在牆角一般。海爾具有傳奇色彩的創始人張瑞敏曾去德國學習質量生產,當工人生產出一批質量不合格的電冰箱的時候,他用錘子把它們砸得粉碎,並要求重新生產。

對新品牌的需求(2)

海爾現在面臨的問題是如何管理它的快速增長。近年來,它在美國、中東、非洲和俄羅斯設立了六家工廠和一個公司代表處。海爾的海外銷售收入在2005年增長了51%,佔總收入的31%。但是該公司近幾年的利潤出現了下滑,部分原因是由於海外擴張成本引起的,更多的原因來自國內的激烈競爭。雖然海爾在國內市場仍佔據著30%的市場份額,但它與其他中國大企業一樣,不能把國內市場的增長看做想當然。

在中國的每一個地方,CEO們都在加班加點。努力工作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一週工作6天很正常。他們知道如何用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產出,他們很好地學習了全世界在創業和資本創造方面的知識——他們的孩子出國就讀MBA。今天,這些按照西方培訓模式培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