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懲罰就懲罰皇帝一個人,不要連累百姓。
李牧記得歷史上李二這一生就下過二十幾道罪己詔。
摟過因蝗災惶恐的梅兒,輕拍了一下後背寬慰道:“放心,只是蝗災而已。”
許是在李牧的懷裡找到了慰藉,不在惶恐的梅兒抬起小腦袋優思的說道:“可是老爺聽說鬧蝗災,就會沒有糧食還會死好多人。”
“哈哈。”聽到梅兒擔心的事情,李牧忍不住大笑的說道:“那就更不要擔心了,你家老爺這回帶來了好多的糧食,足夠應付了。”
“既然爵爺有很多糧食,不如借我衛大用一用可好?”
正要藉此機會調戲一下懷中的璧人,就聽到院外傳來衛大用爽朗的笑聲,在聽到屋外傳來的聲音,梅兒趕緊從李牧的懷裡離開。
看到梅兒離開了自己的懷抱,被打斷雅興的李牧看到剛進來的衛大用沒好氣的說道:“使君可是一州之府啊,怎會找我借糧?”
“爵爺剛回來,是有所不知啊,大唐關內遭了蝗災,四道十八州今年都將顆粒無收,聖上下了諭旨讓各州向關內調糧,以解關內蝗災之禍。”完全沉浸在籌糧思緒中的衛大用,根本沒有聽出來李牧的語氣有什麼不同。
不過就算聽到也不會在意的,今天在刺史府中得到李牧回來的訊息,得知這次李牧帶回大唐好多的糧食。
這讓發愁如何為關內籌糧的衛大用瞬間一喜,泉州是一個多山的地方,糧食的產量非常的低,只能達到自給自足。
在接到三省下發的聖旨後,衛大用就開時發愁起來,正發愁的時候就聽到了李牧回港,並帶回了好多的糧食。
聽到這個訊息的衛大用就趕緊來借糧了,也沒有考慮到李牧是剛回大唐需要歇息的事情。
雖然衛大用沒有聽出李牧語氣中的意思,可站在旁邊的梅兒確聽了出來,在看到對衛大用翻白眼的李牧忍不住笑了出來。
聽到笑聲的衛大用此時才發現屋裡還有其他人,當看到是素有壽山伯府大總管之稱梅兒時,兩人也是相熟的於是隨意的說道:“梅兒也在啊。”
然後恍然大悟道:“看我,梅兒在這裡,相比爵爺已經知道大唐鬧蝗災的事情了。”
衛大用是知道的,泉州商會的商號在大唐各州都有分號,這訊息有時候比刺史府還要靈通。
既然不再用自己解釋了,衛大用乾脆簡單的問道:“爵爺這糧食借給刺史府可好。”
“借可以,只是刺史府拿什麼來抵?”李牧問道。
“用海關司屬於刺史府的那部分稅收。”衛大用思考一二,也就只有海關司的稅收是可以用來抵押的了。
“可以,只不過有些糧食我需要留下種子。”原本這些糧食李牧是給倭島用的。
原來李牧打算滅絕倭島上的所有糧食,然後靠這批糧食暫時維持倭島一年的用度,然後再利用其中高產量的糧食在大唐進行種植。
再從大唐種植的糧食運到倭島,供應倭島上的糧食所需,以此來達到完全控制倭島的目的。
只是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倭島滅糧計劃只能推遲了。
第一百四十八章 如何推廣
在兩人口頭協議下,衛大用以海關司屬於刺史府的那部分稅收,來抵押所借李牧糧食的費用。
之所以衛大用敢一個人做出這樣的決定,而不用向大唐三省請示,是因為泉州港海關司的建立,只不過是泉州刺史府內部與泉州商會聯合成立的一個機構。
海關司算得上是一個半民半官的港口管理機構。
這種機構純屬於地方行為,是不用向朝廷報備的,這樣一來海關司收上來的稅也與朝廷無關,完全是屬於泉州刺史府地方的稅收所得。
而作為執掌泉州刺史府的衛大用,也就可以一言決定,海關司那部分屬於刺史府稅收的命運。
在確定下來以後,李牧就將貨輪上的糧食,三十萬噸小麥,三十萬噸大米,借與了衛大用,已用做鎮撫大唐關內因蝗蟲遭災的百姓。
至於李牧為什麼沒有將玉米,土豆,番薯之類的糧食,也一併借與衛大用用作救災,不是李牧不想。
而是這些糧食另有他用,這三樣糧食都是大唐沒有的,還都是高產量的糧食作物,所以這三樣糧食李牧是要當作種子使用的。
也就沒有借給衛大用救濟那些關內遭災的百姓。
這三樣大唐從未見過的高產量農作物,是李牧準備在大唐進行大面積推廣的。
只是讓大唐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