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憂。”
父皇臉上漸漸露出笑容,讚許道:“澹兒,難為你考慮得如此長遠周到,手諭之事,朕準了。你此行淮西,記得要慎重行事,切勿貪功冒進。”
從御書房出來之後,我懷著雀躍的心情回到東宮,一進門便對青陽道:“青陽,你簡直料事如神,連父皇問的問題都猜得一字不差。”
青陽淡淡笑問:“皇上可是答應了?”
“自然是答應了,父皇還誇獎我了。”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被父皇正眼相看,興奮之情難以掩飾,攥了青陽的手道,“不過這都是青陽的功勞,多謝你。”
“殿下言重了,”青陽依然顯得很淡定,“既然皇上已經准許了此項提議,我們便要準備動身了。”
這天,我與青陽關起房門,將淮西之行的整個經過都詳細商討了一番,青陽設想了無數種可能發生的意外,然後制定出精密周詳的行動計劃。
臨近傍晚時分,父皇便命他身邊的齊公公送來了我需要的那道手諭。
與齊公公一同來的,還有兩名孔武精壯的侍衛,這兩人以前都是父皇身邊隨行護駕的熟面孔,我甚至記得他們的名字,一個叫林誓,另一個叫嶽康寧。
齊公公道:“陛下擔心太子殿下的安全,特命老奴挑了兩名優秀侍衛,讓殿下務必帶在身邊,以防不測。”
我忙道:“多謝父皇愛重,還請齊公公代為向父皇轉達謝意。”
“那是自然。”齊公公頓了頓,左右看了看,將我引至一旁,壓低聲音道:“陛下還說,殿下此去淮西,東宮必然無人坐鎮,為免引人疑竇,陛下將於明日早朝之後下一道旨意,令殿下自明日起閉門深造,以備來年監國大考,期間不許閒雜人等進入東宮探訪叨擾,至於今年最後一季的季考,殿下也不必參加了。”
監國大考,是我朝第二任皇帝曜文帝首創並一直流傳至今的一項皇室傳統,凡在位太子年過十六者,必須接受由諸位朝臣出題的考試,考核透過者,可任監國之職,協助皇帝治理朝政。
父皇的這道旨意雖然下得有些突兀,但事態緊急,這也是眼下唯一能有效掩蓋太子行蹤、避人口舌的障眼之法了。
並且父皇的這道口諭還隱含了另外兩層意思:其一,父皇要求我明日接到聖旨之後即刻啟程,不得有誤;其二,現已是深秋時節,父皇給了我三個月的期限,截至明年監國大考之際,不論事成與否,我都必須返回京城。
如此,我與青陽帶著林誓、嶽康寧等幾名侍衛,於第二日晌午之後,低調離開了京城。
第8章 15~16合併章
我與青陽等人輕車簡行,只用了十幾日的工夫,便順利抵達了淮西首府,滄涼。
進入城門時,守門士兵要求檢查我們的通行證。
其實我們的通行證都是出京之前就偽造好的,上面標註的身份是來自京城的商販。
這一路行來,我們已經有了豐富的作偽經驗,只要在透過關卡時表現得鎮定自若,士兵們往往看一眼便放行了,不會特地去輾轉查證。
果然這一次也不例外,守城士兵看了我們的通行證後,簡單盤問了幾句,便揮手讓我們透過了。
進城沒多久,我們便進入了滄涼的鬧市區。
相比淮西其它地區,滄涼顯得更繁華喧囂,粗粗放眼望去,滄涼百姓的衣著裝扮,竟也不比京城百姓差得太多。
我看得有些詫異,對青陽道:“想不到區區一個藩鎮之地,也能發展得這般好。”
青陽笑道:“殿下有所不知,這淮西一帶,包括滄涼在內,在大曜建國初期,原是荒蠻之地,方圓幾千裡草木叢生,不見人煙。”
我驚訝道:“此話當真?”
青陽接著道:“到了文帝時期,為了充分利用人力開疆闢土,文帝曾幾次大赦天下,將原本應該判死刑的犯人流放至淮西,讓他們自力更生。
“為了生存下去,犯人們在這一片土地上開墾荒地,辛勤勞作,成為了淮西一帶最早的祖先。”
我對青陽時不時表現出來的博古通今已經見慣不怪了,於是閉上嘴老老實實地洗耳恭聽。
青陽繼續道:“到了武帝時期,淮西已經發展成為典型的農耕之地,擁有自給自足的耕作能力。
“後又逢淮東一帶連年饑荒,便有許多淮東百姓自發地遷徙到淮西,與當地人混居在一起。
“他們不介意淮西人曾經是罪民的身份,彼此通婚,繁衍生息,逐漸擴大了淮西的人口基數,並形成了最初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