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部分

響聲,就讓人有聞風而逃的衝動。

可晉軍也不想想,既然他們能耍手段,對方又為何不能?兵不厭詐這一招誰都可以運用。魏軍之所以按兵不動是因為還不到時候,時機的重要性身經百戰的李烈不會不懂。待晉軍的首領終於察覺不對已經晚了,自己最精銳的部隊已經踏入敵人的陷阱,任其宰割。

本以為能夠衝進敵陣痛快廝殺一番的騎兵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們就這麼眼睜睜地看著對方飛快地變動陣型,數陣分成兩部分向後撤去,露出了整整一排弓箭兵,晉軍的先鋒腦子裡立刻湧出兩個想法,要麼回頭逃命,要麼繼續衝鋒,但是他們已經快衝至敵營了,如果現在回撤,豈不是前功盡棄?而向前衝去,儘管會有死傷,但弓箭有著嚴重的缺陷,一是並不精準,二是射程有限,弓手每射出一發都需要一定的時間,而這點空當他們的好馬不知又奔出多遠,因此他不打算放棄。

然而他失算了,弓箭兵不止一排,而是共有三排,這三排輪番齊射,節奏緊湊,晉兵人仰馬翻,一時場面無比血腥而混亂。而這些騎兵十分勇猛,他們知道自己已無法回頭,既然回頭也是死,向前也是死,還不如拼一拼了。

更一章~~~~本來青青要從先鋒升為副將,後媽就省略了,直接讓他當將軍好了~~~~~~~

另外,希望遇到傷心事的親親能堅強起來,痛苦總會過去,不要有輕生的想法,樂觀地面對世事無常

(宮廷調教生子)74

然而他們又失算了。除了這三排弓箭兵,還有一排弩兵潛伏在後。因為弩的射程極為有限,只有近距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何況他們手中並非普通的弩,而是一連十發的連弩。連弩自古以來是騎兵的剋星,正所謂,軍之利器,不可示人,要打勝仗就不能去做對方希望你去做的事,原因很簡單,他知道你會怎麼做,因此有了對策。必須出其不意,才能達到效果。

這下晉軍的騎兵幾乎全軍覆沒,場上只剩下殘兵和傷馬慘叫不絕。這時,魏軍陣型的兩翼開啟,一個身穿盔甲手持長矛的男子騎著馬率先飛奔出來,此人正是阮汗青,他帶領眾將,以風捲殘雲之勢剿滅了場上的殘兵敗將,而後以牙還牙,向敵陣衝去。

情急之下,晉軍趕快在前方灑下拌馬釘,於此同時將木車擋在步兵前面,抵禦對方騎兵的衝擊,然後調來弓箭兵在木車後頻頻射箭。可由於準備倉促,這一切並不能有效地阻擋魏國的騎兵。再加上騎兵的先鋒可怕至極,長矛飛旋,視箭弩為無物,衝到前方灑滿拌馬釘處,狠扯韁繩,輕輕一躍,連人帶馬猶如天神下凡一般落入弩兵當中,後面的人也紛紛效仿,躍進敵陣後操起馬刀一陣猛砍。弩兵是遠端部隊,哪經得起近戰,頓時死傷無數。

然而這支部隊畢竟是晉國的主力所在,整整三十萬人,哪是這麼容易被殲滅的?主將立刻下令集結兵力,陣型的後翼散開朝兩邊包圍,再怎麼說李烈手下也只有十萬人而已,自己的兵力是對方的三倍,何不來個甕中捉鱉?

魏軍嗅到風聲,立刻回撤,晉軍趁勝追擊,殺掉了跑在後面的一兩萬人,途中落下的不少散兵,皆被他們一網打盡,魏軍也曾回頭抵抗,但都因為經不住對方的人海戰術而敗走。果然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加之雙方兵力懸殊,是無法進行持久戰的。儘管魏軍曾佔了優勢,但也是一時的勝負而已。由於輕敵吃了個大虧,現在正有這麼個機會一雪前恥,晉軍自然不會放過,只是追到一處山谷便遭遇了伏兵,晉軍的首領暗暗吃驚,原來參戰的並非魏軍的全部兵力,李烈還放了後著在這裡,正想回撤,卻發現周圍到處都是魏軍事先修好的工事,然而這裡又並非是他們的大本營,莫非自己又中了計?

然而這位將領在李烈面前只能後知後覺,李烈的意圖很明確,不光是打勝仗,而是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就算打十次勝仗,而敵軍的元氣尚在,也是白忙。所以他故意在力挫敵軍之後尋找機會敗走,引得對方追來,被自己埋伏在山谷裡的精兵廝殺一通,手忙腳亂下必然會掉進那些事先鋪好的陷阱──不遠處有木塔,塔上安置箭術最好的弩兵,敵人一入圈套,便箭如雨下;腳下有置人於死地的坑,坑裡佈滿人腿粗細、頂端被削尖的木樁和竹竿,掉進去非死即傷;裝滿水或者扎滿荊棘的壕溝比比皆是,為奪命而設。果然,不出一會就屍骨成山,整個山谷血霧瀰漫。

阮汗青左衝右突,奮力拼殺著,他深知,此時離勝局已定還早得很,儘管他們用計使得敵軍損兵折將,但也並不能在決戰中幫上大忙。最終還是要靠軍隊的凝聚力以及每個戰士的意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