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只有自己孤伶伶在異鄉,卻是“身如雪片任風吹”。不知這輩子是不是還是飄回家鄉,就回大概也是魂回人不難回了。看著想著,心中喟嘆,若是沙場殺敵,學個“提攜玉龍為君死”,就是死了也落得個為國盡忠,自己這樣,好端端為那件不堪的事殺人充軍,真是枉為男兒一世。

只是既然到此,也再無回頭的可能,只能激勵自己走下去,只要能活下來,也許還能和家人有相見的日子。

心有所感,有心也做個詩,忽然一陣勁風吹來,夾著大大的雪片,張老掰和李笑都道:“只怕還要下雪,快些走,進了城好投宿。前面過了朔州,就是大同,咱們這趟差算是完了,只是怕趕不上回家過年了。”

陶令華見說,心裡更是悲苦,只得放下閒心,拖起腿腳走路。

到了析州城裡,下榻在驛站,打算第二天一早就出發去朔州,雪倒是越下越大了,那風穿房過戶呼山嘯嶺,夾著雪片抽打在人身上臉上。雪很快就下了沒膝深,走路都難。

誰知第二天早起踩著雪到了北城門卻見城門關著,問了守城的兵丁,人家愛理不理,說是正在戰時,閉關一日,陶令華他們也只好等著。

第三天,才開城門,卻是大軍回城,街上兩邊迎接的人群擠的水洩不通。

前方正在過軍馬,幾個人只好避在路邊人群裡站立。

正在看著,只見人群喧騰起來,都叫道:“趙將軍!趙將軍!”路邊有那膽大些的大姑娘小媳婦把那香袋手帕荷包繡球等物如水一般扔過去。不知道在喊哪位得勝歸來的將領。

陶令華本來心情不好,對這些都置身物外,任憑人群喧嚷,他只是站著不動。但是有個繡球混亂中砸在了他腦袋上,力道不小,疼的很,他才抬起頭來看。只覺身後人群一擁,差點把他擠到路當中,他手上戴著鎖鏈,腳下的雪地又被人踩的光溜溜的,站立不穩,踉蹌一下跌在了地上,撲到在一匹黃馬邊上,馬上人趕忙跳下來扶起他。手已經蹭掉了一塊皮。

陶令華忍著疼並沒抬頭,低頭匆匆一禮,道了聲謝謝就想回去,那包住他手的大手卻不放開,天寒地凍的,這手倒是熱的像炭火一樣,陶令華只好稍稍用力向外脫,那人卻低低在他耳邊問道:“你要去哪裡?”

陶令華順口說:“大同高山衛。”說完才驚覺自己說這個幹什麼?連忙住口。

那人又問:“你叫什麼?”

陶令華不語,連忙低頭回去了。

那人卻低低笑了一聲跳上馬跟著大隊走了。

不一時軍馬過盡,他們才上路而行。

第十三章 到達

過了朔州就是大同府,千辛萬苦緊趕慢趕,終於到了,已經接近年底。大同城內此時年味已經很濃重了,百姓們都在準備過年。從街道上走過,家家門上都貼了春聯和倒福字,這倒不稀奇,只是這山西特有的卻是剪紙,家家在窗紙上貼。雖然都是在宅子裡面,大部分看不見,可是有些人家卻是木樓,仰頭看去還是能看的見,各種花樣,紅火而富麗,街上有小孩子在放炮,也有大人攆著自家孩子罵,小孩子就邊跑邊笑鬧,空氣裡盡是鞭炮的火藥味道。

陶令華深深嘆了口氣,今生今世不知道還能不能和家人團聚,享這天倫之樂了。

在大同府掛了名,又被解送到了高山衛,張老百和李笑領了回批就要回去,陶令華匆匆寫了幾個字讓他們帶回去給家裡報個平安,兩個接了就走了。

這裡接囚的官兒就作聲作勢喊道:“哪裡來的罪囚,想必是個不長進的,先選大棍子來打!”

陶令華也不知道這官兒是什麼級別稱呼,也不知道這裡是什麼規矩,只得陪笑道:“官爺饒命,小的本是被冤枉的,請您饒過。小的有孝敬。”

那官兒就拿眼瞄陶令華的包袱,嘴裡喝道:“哪個要你的孝敬了,快拿大棍子來。”

旁邊一個像是掌筆的師爺模樣,就過來扯陶令華的袖子。

陶令華早知道有這場面,穆啟曾經交代過,所以手裡早就攥了幾貫錢,偷偷塞到了這師爺手中。

師爺對這官笑道:“老爺,先看看他有什麼孝敬的再打也不遲。”說著就搶過陶令華的包袱翻找,被他翻出十五貫錢來,又仔細翻,只有些散銅錢,那官悻悻道:“就這些,還不夠買棍子錢呢!給他發到營中去吧。”

師爺就勸:“老爺積德行善,看這小子這身子板也不像個強壯的,發到營中去打仗也是個填坑的,就讓他去養馬算了。”

這官黑著臉揮揮手,師爺命人帶陶令華去馬場。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