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手拿起盟約書,走到裴羅榻前,遞給他:“裴羅,這樣夠了嗎?”
裴羅掃了一眼盟約,而後低頭看著李承勳和雲陽交握的手,嘴角勾起一絲冷笑:“雲陽,你與太子殿下的關係,真是好到讓人嫉妒。”
……
裴羅最後那番話雖然說得陰陽怪氣,但最終還是對盟約沒有什麼意見。
約定既然已經達成,裴羅便命人便整頓人馬,當日下午便又恢復了平常的行軍速度,繼續趕往澤州。
李承勳自訂約之後一直未再說話,直到大軍悉數出了上黨地界,他在馬上,回頭看著身後的人馬,才重重的嘆了口氣。
“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弊”,這是裴後讓李承勳背的第一篇《太宗實錄》,一字一句,讓李承勳逐字抄錄,時刻警醒。可是如今,他卻簽下了這等屈辱的盟約。
該如何去與裴後解釋,又如何在收復洛陽之後面對洛陽的百姓?轉眼已快至太行山下,險關重寨連亙數百里,前路艱辛漫漫,亦如這條儲君之路。
章四十二
太行道南起沁陽,北至晉城,崇山峻嶺間,羊腸小道,蜿蜒盤繞,關隘林立。其中天井關更是天下名關,位於太行山最南部,因關前有三眼深不可測的天井泉而得名。自古是南控中原、北扼太行的要衝,亦是通往河南道沁陽的關隘。古人云之“形勝名天下,危關壓太行”。
永寧八年的五月初七,唐軍破太行山絕頂橫望隘,五月初九陷小口隘;之後順勢攻下碗子城與羊腸坂,天井關一線所轄重要關隘悉數被拿下,五月十四,唐軍出太行,進攻沁陽。
與此同時,馬璘自絳州與潼關守將封常清合兵,收復陝縣,之後又收復平陸、澠池,七萬軍隊陳兵新安縣城外。過新安縣往東,便是東都洛陽。
永寧八年五月二十一,唐軍攻破沁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