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黑色彌撒 by 壹貳三

文案:

一九四二年七月,艾倫被納粹黨衛軍架上車,押送前往號稱比地獄還殘酷的奧斯維辛集中營。

被誤以為是猶太人的艾倫,原以為自己就此斷送一生,日耳曼軍官卡爾·霍克爾上尉──那個四年前與他有過「交易關係」,卻背叛他的人──霸道地又闖進了他的生活。

卡爾一再介入,主宰著艾倫的命運;而視他為惡魔的艾倫,幾近崩潰……

西元一九四二年,他被捉進奧斯維辛集中營,

猶太人被納粹大屠殺的點點滴滴,他歷歷在目。

當他差點被人汙辱時,那人出現了──

一個為愛了他而暗地打通關的黨衛隊軍官,

在這動盪不安、暴力橫行的時代,

他真能相信對方的真心嗎?

有關真實的歷史,

以及集中營裡的愛情

撰稿:夕潮

看三三的文已有幾年,有關真實歷史背景的文,從亞述、耶路撒冷,到如今的奧斯維辛,發現背景有一個共同點,便是人類歷史上的衝突與紛爭。

「人類」這個種族,創造過無數輝煌的文明,也在內部的爭鬥傾軋中毀滅過本身的無數文明。古時候的耶路撒冷,半個多世紀前的奧斯維辛,今時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是銘刻在人類歷史上永不能忘記的一頁。

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間,在一個大背景的衝突下,歷史主導者〈或者重要參與者〉與闖入者形成另一個個人圈子之間的衝突,故事便這樣開始了。

德國黨衛軍軍官和集中營囚犯之間的愛情,在這個殘酷而瘋狂的年代是危險脆弱的。

正如作者所說,這是個特殊背景下的故事,在這裡,集中營便是籠罩在所有人頭上的、張開的死神之翼,無論是對於生活在地獄裡的囚犯們,還是生活中可能溫文和藹、卻在集中營內變成殺人惡魔的納粹軍官們〈後者作為人類的一部分在奧斯維辛死去了〉。在一九四五年春之前,它是強大得幾乎不可撼動的存在。

卡爾和艾倫的愛情就生存在這個殘酷的土壤中。他們有身分、理念、道德觀、性別、生活環境上種種的衝突,而除開他們本身的因素,外部環境更是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

以整個第三帝國對於「粉紅三角」的態度來看,如果說艾倫是生活在達摩克利斯寶劍下,那麼作為軍官並且縱容著艾倫的卡爾,無疑在鋼絲上行走。

從憎恨,到牴觸,到彷徨,在黑暗中的掙扎者對於溫暖的渴望,令他終於小心翼翼地接受——然而在集中營這個強大的存在控制下,這一點萌芽的愛情很快被凍裂,變成種子埋入地下,直到有一天人們可以自由生活在陽光下的時候。

很欣慰的是在眾多的痛苦後,他們最終沒有走到絕望。看到重逢的一刻時,忽然想起王爾德所說的「愛比死更強大」。

酷寒後盛開的花朵更為彌足珍貴,他們的生活裡有著足夠多的痛苦和陰影,所以要銘記,也要更努力地生活下去——「饒恕,但是永遠不要忘記。」

某次的聊天中,忽然聽三三說要寫一個二戰中蓋世太保或者SS背景的故事,後來經過反覆研究資料以及考慮,誕生了如現在所見的這個故事。

本篇自十月中旬開始寫作,完成於十二月上旬,歷時近三個月。也許不能算非常快,但是在作者本人是一個創記錄的速度了,更何況期間需要查閱大量的資料,來保證一個儘可能靠近真實的歷史環境。

作為友人和讀者,在這三個月中見證了作者為此付出的許多努力。動力麼,或許就是有愛的緣故了〈笑〉,因此除了查詢資料的痛苦,寫作過程卻是相當順利。

插花:這種痛苦,不僅在於「蒐集史料」這個繁複的過程,更痛苦的是閱讀那許多關於奧斯維辛的、令人震驚和毛骨悚然的資料。祈禱波蘭的奧斯維辛永遠只作為一個城市的名字和一段過去的歷史吧,祈禱人們腳下的土壤永遠不再滲透鮮血,而只會留下「愛」。

最後自問一下,為什麼我竟會把友情序文寫成如此嚴肅呢?〈但願不會被丟西紅柿……〉

答案或許是:面對奧斯維辛實在無法不嚴肅啊。

這是部與之前作品不同風格的小說。

我想,一個熱愛寫作的作者,是需要做一些不同嘗試來完整自己的寫作生涯的。期待下一部作品予人另一種新的感受。

楔子

一九四二年七月,我不記得具體是哪